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跑步突然極速停下,打籃球突然極速轉身時扭傷,忽然膝蓋疼,感覺像是錯位了一樣,一動不敢動的,當時想糟了肯定是骨折了,一到醫院醫生說你是前交叉韌帶損傷了。
是不是還是不太明白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下到底什麼是前交叉韌帶損傷吧!
據文獻報道,美國普通人群的前交叉韌帶斷裂發病率約為1/3000,而足球運動員每年前交叉韌帶斷裂的發生率為60/10萬。對我國現役運動員的普查發現,前交叉韌帶斷裂的發病率是0.43%。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運動愛好者的不注意,和日常生活中的扭傷,都可造成前交叉韌帶損傷的。
認識前交叉韌帶
前交叉韌帶:位於膝關節內,連接股骨與脛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過度移位,它與膝關節內其他結構共同作用,來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使人體能完成各種複雜和高難度的下肢動作。
前交叉韌帶作用:限制脛骨前移、膝過伸展,限制內外旋轉運動,及內外翻。
前交叉韌帶是怎麼損傷的?
前交叉韌帶斷裂多為膝關節強力過伸或強力外展損傷的結果。在非負重下強力過伸可發生單純前交叉韌帶損傷。膝關節過屈也可以發生前交叉韌帶損傷。
前交叉韌帶損傷一般出現在體育運動中,橄欖球、籃球、足球、滑雪等項目尤其多見。除了膝關節與他人碰撞致傷外,78%的前交叉韌帶為非接觸性,常發生於落地、急停及暴力扭轉等動作。
這些運動易損傷
足球運動中,移位防守以及奔跑中踢球相對危險;籃球運動中,側跳轉身以及單腿落地相對危險;在滑雪運動中滑雪板前端受阻時,膝關節外翻旋轉,是較為典型的ACL(前交叉韌帶)非接觸性損傷機制。
前交叉韌帶損傷有哪些表現?
好發群體
一、25歲以內的專業運動員,18-35歲的非運動員;
二、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2倍,但運動員中女性發生率高於男性;
三、一些特殊職業如軍人、舞蹈演員和雜技演員發病率高於一般人群。
新鮮前交叉韌帶斷裂主要表現為:
(1)韌帶撕裂時伴有撕裂聲和關節錯動感,關節內出血,導致關節腫脹,疼痛,多數不能繼續從事原來的運動,甚至伸直和過屈活動受限;
(2)查體時浮髕試驗陽性,Lachman檢查鬆弛、無抵抗;
(3)膝關節核磁檢查提示:關節內積血,前交叉韌帶腫脹或連續性中斷,可以看到殘端,股骨髁間窩外側壁或股骨外髁後方和相對應的脛骨平台骨挫傷表現。 "
陳舊性前交叉韌帶斷裂主要表現為:
(1)關節鬆弛不穩,患者在運動中有膝關節錯動感或打軟腿,不能急停急轉,不能用患腿單腿支撐;
(2)運動中膝關節容易反覆扭傷,疼痛,造成半月板損傷後甚至出現反覆交鎖;
(3)查體:Lachman檢查鬆弛無抵抗,前抽屜試驗陽性;
(4)膝關節核磁檢查提示:前交叉韌帶連續性中斷,可以看到殘端,股骨外髁和脛骨平台骨挫傷表現。時間過久的,韌帶的形態消失,出現骨質表現。
(5)反覆扭傷的患者往往繼發關節軟骨和半月板損傷。
如何正確治療?
突然發生損傷在急性期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膝關節冰敷以便消腫止痛;
(2)關節制動,必要時加壓包紮,減少再出血;
(3)如沒有條件近期手術,在腫痛減輕後,進行膝關節活動度練習和下肢肌力練習;
(4)合併內側副韌帶損傷時,要在損傷後10天內限期行急診手術治療。如果存在關節活動障礙的要在關節活動範圍接近正常後再手術。 "
選擇合適的時間手術治療:一般的手術方法為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根據醫生要求做好術前準備。
術後康複流程詳解1
2
術後2至3周(最大化保護期)?
繼續以上練習 ,增加俯臥位屈膝練習 ,終末伸膝肌肉力量練習:在膝關節接近伸直的範圍內(0~20度)進行伸膝關節力量鍛鍊,每日4次,每次1~2組,每組20個,組間休息2分鐘。
抗阻的踝跖屈訓練:對抗外界阻力的情況下,腳尖用力向下踩 。
膝關節活動度的鍛練:被動屈膝0~100度,主動屈膝0~80度
足沿牆面下滑訓練
3
控制行走階段(術後4至6周)
膝關節活動度練習 : 被動膝關節屈伸活動度:0~105度,主動活動度:0~90度;
可以進行俯臥位屈膝 、站立位屈膝的鍛鍊
肌力訓練: 直腿抬高、可以抗阻力、髖關節內收、外展、後伸抗阻訓練、微蹲訓練、股四頭肌的抗阻訓練 、膕繩肌的抗阻訓練
負重及平衡訓練:(在康復科治療師指導下訓練)平行槓內患肢部分負重訓練(從25%開始)重心前後、左右轉移訓練 。
4
術後7至12周(中期保護階段)
熱身:功率自行車 15分鐘
膝關節屈伸活動度: 被動膝關節屈伸活動度達到0~140度,主動膝關節屈伸活動度達到0~120度 。
力量訓練 : 單腿提足跟訓練、功率自行車抗阻力訓練、蹲起訓練、平衡訓練( 在堅硬地面上訓練單足站立,或使用平衡板訓練 )、上下台階訓練 、髖關節抗阻訓練(前屈、後伸、外展、內收 )、股四頭肌耐力訓練
重心轉移訓練 、向後行走 、步態訓練
5
術後13至24周(恢復到主動活動階段)
適應性訓練:功率自行車
平衡和穩定性訓練: 平衡訓練、跳上跳下練習, 側向跨跳練習;平衡和本體感覺訓練
靈活性訓練: 膝繞環練習 、側方移動訓練
側向跑或向後跑、垂直跳,跳繩,、8字形跑、急停急轉訓練 。
溫馨提示:術後康復鍛鍊應按照醫生要求適當鍛鍊,因人而異,如有不適儘早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