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摸的人皮多了,時間長了,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水墨刺青
一筆水墨暈染開,淡逸勁爽,
單單兩尾墨魚,行雲流水,悠遊自在。
還以為是哪位畫師的佳作,
然而卻是一幅真真的刺青。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穠豔露凝香。
縹緲青蟲脫殼微,不堪煙重雨霏霏。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陳潔,這組作品的作者,一個地道的北京大妞。
她的刺青作品,靈動飄逸,落「筆」無痕,
讓人絲毫看不出是刺青,倒像用毛筆劃上去的。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把水墨畫刺得如此精妙的「師父」,
卻並不是科班出生,甚至連大學也沒上過!
陳潔是個80後,卻有著90後的任性灑脫。
高中畢業後,她沒有像一般孩子一樣去上大學,
而是尋思著做點更有意義的事。
打過無數份工,當過售樓小姐,
但是陳潔總覺得缺點什麼。
直到有一天,一位紋身師傅對她說,
要不,你來做刺青吧。
與刺青八竿子打不著的陳潔,也不知被餵了什麼迷魂藥,
2005年,她真的做起了刺青。
說不會,陳潔是真的不會,在這之前,她基本沒拿過針,
更談不上往人體上紮孔。
但審美,陳潔是有的,因為興趣,她好歹學了幾天畫畫,
什麼好看,什麼不好看,用她的話說:
「我覺得我有這個天賦!」
剛開始學時,困難可想而知,
沒有基礎,她經常熬夜練習,
一幅刺青做不完就不睡覺。
整整三年,陳潔一頭紮在刺青上,顧不上賺錢,家裡人不支持,
都嫌刺身苦,沒前途。
但陳潔不怕,她骨子裡的執拗,
不允許她放棄。
沒有基礎,就慢慢學,學不學的會,她心裡有數:
「你摸的人皮多了,時間長了,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一晃三年,陳潔終於摸到了門道,但是無奈北京的刺青店太多,
生意不好,依然沒有出路。
這時,陳潔想著,我要怎麼,才能讓自己家的紋身做出特色呢?
刺青和水墨畫搭上邊,依然是靈光一閃的事兒。
百無聊賴之時,她東瞧西瞧,看到一幅水墨畫。
然後,水墨刺青的點子就出來了。
說是靈光一閃的點子,其實陳潔也仔細琢磨過。
刺青風格大多是舶來,日本有日本的形式,
老美有老美的特色,但是中國呢?
卻沒有自己的刺青風格。只能依著別人的喜好,依葫蘆畫瓢。
而陳潔一直以來,又是很「自我」的一個人,
不管是生活,還是刺青。
「你看咱國畫多美啊,水墨鋪在宣紙上那渲染的效果,
於是我就想試試做水墨紋身。」
她開始在顧客身上做小「實驗」,別人叫紋一朵蓮花,「我就給扭曲一下」,
好好的蓮花,居然就多了一層意境。顧客卻不惱,還相當滿意。
漸漸地,她的實驗取得了成功,找她紋身的人,教師,
醫生,公務員,應有盡有。
在Ins上,陳潔的水墨刺青,更是撩到22萬粉絲!
不少老外,甚至坐飛機找來,讓陳潔紋滿全身。
但陳潔刺青,也有自己的原則,
18歲以下,免談。
並且,她也有自己的脾氣,她喜歡高自由度的創作,
如果顧客點名了要這樣那樣,要求很多,她也能紋,
但效果嘛,就不一定能保證了。
如今,陳潔已經刺青10餘年了,技藝也更加精進。
無論是傳統水墨,還是萌態可掬的小動物,人物。
亦或者時髦的卡通人物,她都信手拈來。
生活中任意的小物,都能成為她的靈感,
只有顧客想不到,沒有什麼她做不了。
面對目前的成功,陳潔卻覺得任重而道遠。
「希望我的紋身能成為一種標誌吧,一眼看過去除了知道那是紋身以外,
還能知道——喔這是那個陳潔紋的——那我覺得我的紋身就差不多成功了。」
當歐美文化大行其道時,陳潔的水墨紋身反而跳脫出來,
最終取得了成功。
也許正應了那句話,要想成功,
你必須成為最特別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