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女大學生被診斷出宮頸癌,哭求4個男朋友該為其「埋單」

@ 2017-12-21

22歲女大學生被診斷出宮頸癌,哭求4個男朋友該為其「埋單」

與乳腺癌、卵巢癌等並列為「女性健康殺手」的宮頸癌,其發病的平均年齡約為50歲左右,且多發於女性絕經期以及絕經後期。在此階段,婦女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生殖器官發生萎縮和老化,免疫能力下降。不過,現如今宮頸癌的發生已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不再屬於中老年女性的專利,而最近一位23歲的女大學罹患此病的經歷更是叫人唏噓不已。

近日,一位22歲的女大學生,以「大姨媽」不正常來到醫院進行檢查。在醫生給她做了相關的檢查後,宮頸活檢2提示該年輕女孩患上了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上皮內瘤變。這結果自然是震驚到了在場的醫護人員,一名在校即將畢業的女大學生為何會罹患此病?在和主治醫生的聊天中,女孩道出了自己的病史,雖然她還很年輕,但卻已經換了4任男友,其間做過一次流產。

在聽說醫生述說自己的病檢結果之後,女孩隨即被「癌前病變」四字嚇得著實不輕,臉色慘白並崩潰大哭:認為是那四個「混蛋」毀了自己的一生!

其實依據現代醫學的臨床而言,類似於這位女孩情況的其實不在少數,有些甚至在未成年就患有宮頸癌,最小的甚至只有15歲,絕大多數而言跟過早的結束少女之身有不可脫掉的干係。其實有很多醫生曾不止一次的告誡過許多年輕的「小情侶」,不能操之過急,為了彼此的健康不要過早的發生關係!

作為女性常見的幾大惡性腫瘤之一的宮頸癌,其發病率也僅次於乳腺癌。曾有大數據統計,全球每年會發現50萬新發的宮頸癌病例,而每年約有20萬女性慘遭宮頸癌「毒手」而死於非命。

宮頸癌高危女性的「自畫像」

其實從理論上來講,由於感染HPV的可能性,因而所有有性生活史的女性都有罹患宮頸癌的風險。只不過宮頸癌前病變多發於30~40歲的女性,而宮頸癌好發於40~60歲之間的女性。但近些年來的情況似乎已經打破了這一「傳統」,宮頸癌年輕化的趨勢加劇了。那些從來都不進行宮頸癌篩查的女性突發宮頸癌的風險最高。

不過宮頸癌是人類所有的癌症之中唯一可以通過早期的預防和治療「消滅」的癌症。

早期如何發現宮頸癌?

其實早期的宮頸癌並沒有太過明顯的症狀和體徵,不過隨著病變的發展,宮頸癌的患者會呈現出以下的兩種表現:

1、接觸性出血

幾乎絕大多數病患就是因為出現這一症狀及時就診,從而在較早的階段就發現了宮頸癌的蹤跡,而年輕的女性也可能表現為月經經常性的紊亂。

2、月經期「淋漓不斷」、陰'''道排液

像中老年女性患者常常表現為絕經後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另一個症狀便是陰'''道排液,且液體為白色或是血性色,只不過不同於平時的白帶,有時候陰'''道排液會伴有異味,有時排液帶血。

宮頸癌的治癒關鍵為何?該如何治療?

對於絕大多數的宮頸癌患者來講,治療效果的好壞,是否能治好,這取決於一個特別關鍵的因素——分期。

醫學臨床數據顯示:

一期的宮頸癌患者,有80%~90%可以被治癒;

二期的宮頸癌患者可能沒有那麼高的治癒率,但仍有70%~80%可以被治癒;

三期的宮頸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早期的截然不同,大約有40%~5%的患者可能會獲得較長的生存機會或是被治癒;

四期的宮頸癌患者被治癒的機會,可能僅剩下10%~20%的治癒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