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人們認為,女性初潮年齡早,絕經期相應地也有有所提前。但是事實上,初潮年齡較早者,其絕經也會較遲發生。這是因為初潮早從另一角度反映了卵巢功能旺盛,因此其絕經的年齡可能相應會推後。而那些因為發育較遲而初潮較晚的女性,通常更容易發生提早絕經的現象。
那麼,女性什麼時候絕經才是正常的?過早絕經所代表的消極健康意義大家都知道,而晚絕經就一定是好的嗎?
據統計,成立女性絕經年齡平均多是在49歲左右,而農村女性相對會早一些,發生在46歲左右。綜合這些情況,一般認為45-55歲之間絕經是正常現象。
將發生在40歲之前的提早閉經/絕經稱作卵巢早衰,卵巢早衰會加速女性衰老現象,增加骨質疏鬆的發病率。針對這部分女性的治療,現在多用激素替代來延遲其絕經年齡。
但是,過遲的絕經也不值得放鬆警惕。要知道,如果55歲之後仍不發生絕經跡象,這意味著女性體內的激素水平長期偏高,如此會增加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和乳腺癌的風險。
因此,一般會建議這類型女性要定期到醫院行B超檢查,包括子宮內膜的B超檢查與乳腺B超檢查。
很多女性雖然一邊覺得來月經是件很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說要經歷痛經、腰酸等不適感,但是,更多希望自己不要那麼早絕經。因為絕經往往意味著衰老的到來。那麼,哪些行為可能會加速絕經的到來呢?
1、婚育較遲。通常來說,已婚婦女較未婚婦女絕經遲;生育能力越強者絕經期越晚;
2、抽菸酗酒。有吸菸習慣的女性較不吸菸人群提早五年進入絕經期,而長期生活在二手菸環境中的女性也會提前1-2年絕經。這是因為香菸中的有害物質可損害卵巢功能。酒精則可以直接危害性腺,導致卵巢萎縮、性慾減退。
3、濫用藥物。面對牙痛或痛經等疼痛,有些婦女會經常大量服用阿司匹林類藥物。研究表明,高濃度的鎮痛藥物對細胞氧化磷酸酶有抑制作用,以致三磷酸腺苷供應不足,生殖細胞可因缺乏能量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