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將變成一座「死城」!

@ 2017-12-14

「新加坡將變成一座『死城』?!」

不知為何,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唱衰新加坡的很多中文報道時常登上熱搜!「經濟斷崖式下跌」、「就業寒冬季」、「裁員大潮」、「國土面積有限的『小紅點』已經沒有發展空間了」、「失去了遊走中美之間的優勢」......一系列的話題分析,無非是想宣揚一個最終的結論,「新加坡將變成一座『死城』」!

國內的朋友談起新加坡時,也經常發問,「新加坡的情況真的很糟糕嗎」?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就以「新經濟特區」為例,和大家聊聊新加坡真的會變成一座「死城」嗎?

李顯龍總理畫了一個圈

 

 

 

新加坡的國土面積有限,今天先不展開來談一直持續進行中的填海計劃,重點和大家分享下,其實新加坡還有很多未開發、潛力無限的區域。你可能只知道Jurong、Woodlands等區域的發展計劃,然而卻忽略了2013年李顯龍總理在群眾大會上「畫了一個圈」,而這一個圈,也將有力的向全世界證明,新加坡絕對不會變成一座「死城」,相反,無限的潛力值得展望和關注。

提起「畫了一個圈」,大家最容易想起的就是當年的中國深圳,鄧小平在南海畫了一個圈,有了今天全球矚目的繁榮經濟特區。那一年的那一天,李顯龍總理也在新加坡的南部畫了一個圈,一個未來型的新經濟特區冉冉升起,那就是坐落於巴西班讓的「Greater Southern Waterfront City(未來瀕水市區)」。

如果你認為,濱海灣地區就代表了新加坡的繁華那就錯了。根據新加坡政府的規劃計劃,全新的Greater Southern Waterfront City將成為一個宜居、宜商、互聯互通的新經濟特區,最低的標準就是比肩現在的金融區濱海灣。新加坡政府誓要為這一新區注入新的活力和展望,使其與濱海灣新金融區相呼應,成為寶島上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新經濟特區」的誕生

大家可能很好奇,新加坡的國土面積有限,發展「新經濟特區」的土地從何而來?

在2013年舉行的國慶群眾大會上,李顯龍總理和大家分享,新加坡的港口業務等到2027年集中到新的大士(Tuas)港口,以便更突顯新加坡整體的港口優勢,這樣一來,位於市中心的丹戎巴葛一帶將騰出一塊極其寶貴的地段,根據計劃,從珊頓道到巴西班讓總共將騰出約1000公頃的土地。

 

 

 

李顯龍總理就是在這一寶貴的地段畫了一個圈,地理位置上看位於南部、該區域面積相當於濱海灣的2.5倍,新加坡市區重建局(URA)計劃將其地段可發展為全新的瀕水市區。

「新經濟特區」實際上離現在的的中央商業區並不遠,沿海土地相連,該區域將被重塑成一個集合辦公、優質住宅、購物商圈、人文歷史與環保綠化融為一體新市區。

圖片來源:早報網

「新經濟特區」國際商業魅力無限

「新經濟特區」的經濟潛力巨大無比。眾所周知,全球大企業紛紛往新加坡扎堆,尤其青睞濱海灣商業區。但是,濱海灣的面積實在有限,所以租金很高,而且該區域已經極為成熟,再塑性不強。

比濱海灣大2.5倍的「新經濟特區」因此受到了超多的關注,新加坡的《土地資源規劃書》已經重點強調了該區域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而且已經啟動了基礎設施的發展,打造未來型的商業園區、辦公區等等,致力於將其打造成未來型的辦公新區。

舉個例子,現代感十足的Mapletree Business City就坐落於此,這不像一個商業園區,走進去感覺更像一個花園,而且餐廳、商店應有盡有。遇見了該區域無限美好的前景,Google、SAP等國際知名大企業早就搬到了這裡。

 

 

 

從整體的規划上來看,這個區域並不是純粹的高樓林立、鋼筋水泥;相反,該區域將被打造成一個既具有現代感,又綠色環保的花園型辦公區。

「新經濟特區」又是宜居住宅區

如果單純的認為「新經濟特區」僅僅是服務於商業的,那就片面了。該區域除了商業規劃以外,還將重點發展未來型的宜居住宅,真正實現「出門不遠就能工作、娛樂」。

這裡不單單是傳統意義上的宜居住宅區,而是「花園城市」中的「花園式生活方式」。根據政府的規劃,該區域將以綠色環保為主題,真正意義上打造成一個「園海環繞」的理想區域。

整座濱海南「新經濟特區」的建設將以綠色環保為主軸,沿著該海岸線建造長30公里的腳踏車專用道和步行道,讓大家可以從濱海南開始,一路前往濱海南國際游輪中心、港灣、拉柏多公園及濱海灣花園。從這裡出發,無論是到聖淘沙、還是到現在的商業區,都是那麼的近。

 

 

 

除了強調綠色環保,新區將會更側重保留舊城區的歷史與人文體驗。政府計劃將以丹戎巴葛火車站原址為重要入口,打造一個「鐵道走廊」。鐵道走廊全長24公里,貫穿新加坡南部至北部,預計將有8大主題區和10個社區活動交匯點,讓人們能沿著舊鐵道或騎車或步行,並且銜接兩條重要走道,一條是拉柏多公園接連南部山脊的綠色走道,另一段則是濱海南中央街心公園一帶的生態走道,讓大家一步一腳印發掘這座城市的綠意與人文。

談到這裡,想必大家應該能感受到該區域有多宜居了吧,這真的是「出門不遠就能工作、娛樂」。

「新經濟特區」亦是四通八達

雖然將被打造成「新經濟特區」,但是「新區」並不代表交通不發達,目前該區域內的地鐵站已經開通,環(黃)線、市區(藍)線都有地鐵站位於該區域內,將該區域和各個區域緊緊的聯在了一起。

「新經濟特區」核心地段上的瑰寶

濱海南「新經濟特區」還有什麼值得關注的?那就是新加坡最大開發商遠東機構(Far East Organisation)高瞻遠矚,獨具匠心在該區域打造的瑰寶-Bijou公寓。

設計靈感源自後工業時代的紐約城市風範,融合以現代法式元素,永久地契經典住宅項目Bijou,本身就是濱海南「新經濟特區」的一座地標,恰與巴西班讓地鐵站相鄰,交通極其方便。

 

 

 

錯過了30年前的深圳,捶胸頓足;錯過了20年前的浦東,感嘆不已;走不進如今的雄安,萬般無奈!李顯龍總理欽點的濱海南「新經濟特區」,機不可失。也正是這樣的原因,Bijou自開盤以來便受到了超多關注,目前仍遭瘋搶中......

長按掃描以上二維碼添加為好友

聯繫電話:65 - 8382 9007

1 新元=4.89382人民幣

1 人民幣=0.204340新元

(*截稿前更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