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孩子黏著是幸福的,這樣的時光只有短短的幾年。忽的一下,孩子就長大了,那時,你再想拉她回來黏你,也是枉然。所以,請珍惜這一去就不復返的幸福時光!
外公說:多多是個跟路精,媽媽去哪裡,多多就要跟到哪裡。
爸爸很擔憂:多多會不會黏慣了媽媽,不獨立,不敢走向外面?
鄰居小凱奶奶說:多多上幼稚園一定會天天哭,因為太黏媽媽了!
彼時,比多多早上一年幼稚園的小凱哭了整整一個月。多多可比小凱黏媽媽多了。
多多是我全職帶的,爸爸工作很忙,家裡基本就我和多多兩個人,多多很黏我,所以,只要我在,她誰都不要。記得有次我們全家去姑奶奶家,我們五個人同行,途中四個小時,多多就只要我抱。
就算她睡著了,爸爸小心翼翼的抱過去,小傢夥翻個身,聞到不是媽媽的味道,也會立刻睜開眼睛大哭,往我懷裡鑽。一路下來我的胳膊和腿都麻的沒知覺了。
生活中,她對我還有很多其它的「特殊照顧」——洗澡,要媽媽洗;餵飯,要媽媽喂;拿個玩具,要媽媽拿……總之,所有與她相關的事情,只要我在,哪怕我累得精疲力盡,她也一定要我來做。
身邊每個人都為愛黏媽媽的多多擔心,我卻一直很鎮定,因為,我堅信這只是個階段性的問題。
孩子黏媽媽再正常不過了,孩子與媽媽之間的聯結最為緊密,還在母體內,她就已經與媽媽聲息相通,因此,沒有人可以與媽媽相比。
所以,我對她有足夠的耐心,能夠無條件地滿足她的需求,不管她多纏人,我都不會覺得是一種負擔。我盡可能多陪她,使她感受到我無條件的愛以及全心全意的陪伴。
當然,面對這個黏人的小傢夥,我還做了另一項工作,就是在滿足她需求的同時,以自己作為橋樑,盡可能的尋找機會,幫她與家人互動。
村東頭有個鄰居辦了一家養鵝場,裡面有上百隻鵝,多多對小動物很感興趣。每次多多要去,我就會以跟人家不熟而奶奶和人家是好朋友的理由,請奶奶獨自帶多多去。
多多開始也不太願意,最終還是抵抗不了看鵝的迫切心情,跟奶奶去了。
爺爺每天下班回來都會給多多帶一些小零食,這個時候即使今天多多已經吃過了零食,我也不會阻止。有時候爺爺還會偷偷給她買彩虹糖,這成了他倆的小秘密,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多多在和爺爺奶奶互動中感受到了愛意,慢慢地,不再那麼排斥。晚上洗澡,我會讓多多和爸爸先洗,讓爸爸給她讀繪本和做遊戲,爸爸的陪伴時間長了,多多越來越愛爸爸。
多多上幼稚園前,鄰居、同事、朋友紛紛預言:「這孩子這麼黏人,上了幼稚園還不哭得昏天暗地。沒有一兩個月,肯定適應不了。」
然而,正是這個小傢夥,讓一群人跌破眼鏡,上幼稚園居然一共就哭了三天,確切的說就第一天哭得很厲害,第二天第三天就掉了幾粒淚豆豆,第四天直接關照我放學早點接她,然後開心的跟我說拜拜了。
孩子通常在一兩歲出現明顯的黏人行為,當然,這個年齡段並不絕對。當孩子出現黏人行為的時候,我們最擔心的問題是,這會不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性?
實際上,孩子黏不黏人,與他將來獨立沒有必然的聯繫。相反,在孩子需要黏我們,還沒有準備好獨立的時候,倘我們急於將他推出去,他會有無所依靠的感覺。
這樣的做法只會帶給他更多的不安全感,導致他更加難以邁步走向獨立。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一兩歲的孩子在外面玩兒的時候,他總是時不時叫一聲媽媽,若聽不到回應,他就會轉頭急切地四處搜尋。
一旦他發現媽媽就在他的身邊,笑眯眯地看著他玩,他就會很滿足,繼續專注地玩下去。若媽媽突然消失了,他就會驚恐地大哭。
有的孩子可能還會跑到媽媽身邊,需要媽媽擁抱一下,然後才能繼續跑出去玩兒。正如孩子們所表現的那樣,獲得媽媽的回應,是孩子補充心理能量的有效方式。
擁有足夠的心理能量,他們才能更自如地走向外部世界,探索外部世界。
被孩子黏著是幸福的,這樣的時光只有短短的幾年。忽的一下,孩子就長大了,那時,你再想拉她回來黏你,也是枉然。
所以,請珍惜這一去就不復返的幸福時光!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