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文在寅將在半個月後訪華,不過雙方的分歧依舊明顯。「海外探客」在原創文章《韓方拒絕就「三不政策」做出書面承諾,仍想靠這2招耍無賴?》里提到:韓國外長康京和提出不加入美國的導彈防禦體系、不增加薩德設備部署、不加入美日韓軍事同盟的「三不保證」,單韓方卻拒絕將其列入書面協議,並表示「康京和的主張並非國策,無法付諸書面承諾。」這就為日後可能出現的反覆留有餘地。況且,文在寅的立場一直是「先首腦會談,再軍事溝通」,實質上就是避重就輕。
或許韓方也明白這個姿態無法取信於人,於是文在寅又使出一個「絕招」:反日。11月24日,韓國國會一致通過「慰安婦受害者生活穩定支持法」修正案,將每年8月14日作為受害者紀念日。由韓國民間推動的「慰安婦」受害者紀念日得到國家立法的認可,對倭國形成壓力。需要注意的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文在寅恰好要在12月中旬來訪,於是要做足功課。根據日媒報道,文在寅計劃前往二戰後期韓國抗日獨立運動的大本營——重慶。除了向國內外表明他絕不向日本妥協的決心之外,他還著意示好,用「聯合抗日」來博得中國人歡心。
文在寅似乎是借鑒了李明博的經驗和做法。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韓方為表示友好,時任總統李明博親自到四川慰問災民。他不僅在都江堰鼓勵重建工作,還戴上紅領巾擁抱當地受災兒童,令人感到雪中送炭。這份心意,直到今天依然溫暖。
當然,文在寅來到昔日的陪都還有其他重要目的。在重慶,文在寅還將參觀在2017年7月落成的韓資汽車工廠,表明繼續擴大對華經濟合作的態度。韓方認為,衡量文在寅此行能否成功的關鍵就是升級中韓自貿協定。
在經貿上,韓國有求於最大貿易夥伴。數據顯示,韓國11月出口同比猛增9.6%,達到496.7億美元,其中對華出口暴增20.5%,達到140.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作為嚴重依賴外貿的國家,韓國今年前三季度的出口對GDP的貢獻率超過70%,創造近330萬個工作崗位。可以說,與主要貿易夥伴保持良好關係是韓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保證。尤其是在特朗普逼迫韓方修改美韓自貿協定的背景下,韓方尤其需要找到一個避風港。
韓媒報道,11月20日至24日共收到2.1萬件赴韓旅遊簽證申請,同比增長12%。這是自從部署THAAD以來赴韓大陸散客增長率首次轉正。而韓方為了拯救冷冷清清的平昌冬奧會,11月30日以「釋放善意」的名義宣布:從12月1日至2018年3月底,對滿足條件的大陸遊客實行15天免簽政策。
在友好和同仇敵愾的氛圍中將「限韓令」消弭於無形,這恐怕才是青瓦台的算計。探客認為,凡事都要一碼歸一碼,不能混淆。韓方的好意心領,而且也歡迎聯合抗日,但如果文在寅能到南京公開譴責日本,恐怕會取得更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原則問題不容砍價。部署THAAD造成的危害擺在這裡,韓國外貿依賴中方的事實擺在這裡,拒絕將「三不承諾」放入正式協議或文件的表態也擺在這裡,在這種情況下,韓國只想靠一張牌就換來3個好處,文在寅雖然野心不小,但未免一廂情願。越耍小聰明,越被鄰國瞧不起,韓方最好能夠學會真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