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媽媽的育兒經驗分享

@ 2017-12-01

 

【幼兒的性情年齡段】

1歲半:愛唱反調;

ADVERTISEMENT

 

2歲:開始關心他人;

2歲半:第一叛逆期;

3歲:喜歡與人分享;

3歲半:缺乏安全感;

4歲:愛吹牛;

4歲半:分不清真實與幻想;

5歲:可愛黃金期;

5歲半到6歲:極端自我中心;

7歲:喜歡獨處;

8歲:具有評價事務能力;

9歲:追求完美;

10歲:青春期前奇妙緩衝期~~~

寶寶0-1歲,我看的育兒書:《懷孕280天必讀》《胎教每日一頁》《嬰兒餵養護理每日必讀》《0-3歲寶寶餵養完全方案》《寶寶輔食添加營養配餐》《寶寶愛吃的菜》《蒙台梭利解讀兒童敏感期》

寶寶1-2歲,我看的育兒書:《1-2歲成功教養》。《乖小孩和怪小孩》《我在美國做媽媽》

寶寶2-3歲,我看的育兒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好爸爸勝過好老師》《好父母會早教》

對於以上幾本書中提到的關於家庭教育的一些我本人非常認同的觀點摘要整理如下:

1. 家庭是生命的搖籃,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這兩個「第一」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所以,爸媽教育方法的得當,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身心健康是終身用之不竭的力量。家庭教育對孩子,主要不是靠「言教」而是靠「身教」。其實,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

ADVERTISEMENT

 

2. 孩子的成長是有共同規律的,但也是千人千面的,教育孩子沒有捷徑可走,沒有懶可以偷。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爺爺奶奶再疼他,他也需要天天看到媽媽,在孩子的情感需求上,沒有人可以取代爸媽,另外在啟蒙教育上,我想年輕的父母應該會比年老的長輩略勝一籌。

3. 如果家長能領悟兒童成長中的每一天、每一種境遇的重要,知道這些境遇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那麼爸媽又帶孩子又工作的能力和方法自然就有了。爸媽如果把養育孩子的責任推出去,這種教養方式對兒童的損害不會立即呈現,但會成為日後影響他生命質量的一個病灶,同時也給整個家庭帶來好多麻煩。

4. 想做一件事總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儘是藉口。既然決定要孩子,就要對孩子負責、用心,把和孩子相處當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來認真對待。不要把孩子輕易送回老家,讓老人或親戚幫著帶。要儘量想辦法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最好能天天見到孩子。有實際困難,應該由家長去克服,不要讓孩子來扛。即使你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也要注意,不要心裡只裝著工作和社交,僅僅拿出所剩無幾的精力和時間的邊角料來分配給孩子。不要對孩子的需求漫不經心,要認真對待和孩子相處這回事。我們創造了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讓他長大,而且有責任讓他幸福。

ADVERTISEMENT

 

5. 嬰幼兒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喜怒哀樂、成長中的每一種境遇,都會在孩子那裡留下深刻的印象。家長在孩子嬰幼兒時期多付出一些辛苦,往往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這個「付出」是天下最划算的「投資」。如果把這件事做反了,在孩子小時候不注意,不把教育孩子當回事,到孩子長大了,不知會有多少麻煩。有誰能把一張亂塗亂畫的紙擦乾淨呢?

6. 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對孩子出現的一些不好的言行苗頭,家長要和風細雨似的及時給孩子糾正,孩子意識到了,就會很快改正的。生活中處處有學問,家長要善於抓住各種機會對孩子實施即時教育。

7. 寶寶犯點自作聰明的小錯誤是大可原諒的,大人可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孩子一頓。無論孩子做了什麼,都要先考慮他的「動機」。有的時候,孩子做出來的事,我們認為是錯的,其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們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或者是了解了他這樣做的目的,可能就不會覺得他做的是錯事了。用培養的思路來解決問題,不去控制孩子的身體動作,而是想辦法引導她的心。

ADVERTISEMENT

 

8. 勸告忙於工作的爸媽,不要因為忙於工作而忽視了對孩子的培養教育,要儘量做到工作孩子兩不誤。不要忘記,構築一個幸福的家庭,培養一個好的孩子也是你事業的一部分,不論今生今世獲得什麼樣的地位、榮譽和財富,培養不好孩子,你的人生也是殘缺的、失敗的人生 。

9.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蘊於點滴之中,啟蒙教育更是如此。所以,無論你是轟轟烈烈的一代天驕,還是默默無聞的凡夫俗子,你都是孩子的啟蒙之師,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讓你的孩子是誰。很多「一代天驕」都是「凡夫俗子」教育而成的。

10. 孩子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隨著年齡的增長,終將由家庭這個小環境步入大社會,接觸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會中那些真善美、假惡丑不時地進入孩子的視野,大人採取隔離手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家庭中的電視、網際網路也會從不同角度不斷地反映著當今社會的現實,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兒童特別是幼兒缺乏理性的辨別是非能力,但有著比成人敏銳的感受能力。

11. 玩和學習真的就是對立的嗎?其實不然,玩和學習是統一的,有益的玩就是學習,而科學的學習就是玩;玩可以促進學習,而遊戲化的學習可以讓學習變得輕鬆愉悅。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玩耍不可缺少。所以,不僅要讓孩子快樂的玩,而且要從家裡玩到外面更廣闊的世界去。

12. 家長在管理孩子時,一定要小心,不要站到教育的對立面去。遇到每一件具體的事情都捫心自問一下:我是在教育孩子,還是在操縱孩子?被操縱的孩子不由自主地把心思用於反操縱上,他會漸漸變得毫不在乎大人的話,墮落,並且喪失理性和自愛之心。不要總以「動機是好的」為藉口,在教育上,我們永遠要追求「好的結果」。這個好結果,不是管出了聽話的孩子,不是考出了一百分,而是孩子真正健康又快樂地成長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