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鶴年傳.郭鶴年:貪婪犯罪者多.「華人更文明須讀儒書」

@ 2017-12-01

2017-11-29 17:42

大馬首富郭鶴年說,華人現今都不再閱讀孔孟儒家書籍,讓許多中國人及全球華人都因貪念而為非作歹,並形容華人通往文明的萬里路上,可能只走了少過100里路。

郭鶴年在90年代受邀,在北京會見鄧小平(中),那是他唯一一次與鄧小平的會面,據悉也是鄧小平最後一位接待的正式訪客。他形容鄧小平是一位為國為民的真領袖。右為鄧小平女兒鄧榕。

(吉隆坡29日訊)大馬首富郭鶴年說,華人現今都不再閱讀孔孟儒家書籍,讓許多中國人及全球華人都因貪念而為非作歹,並形容華人通往文明的萬里路上,可能只走了少過100里路。

他說,在很小的時候,可能只有4歲或5歲時,母親就不斷跟他和其他兄弟說很多故事並傳達其中的訓誡,而父親及店裡的華裔員工都很有智慧,他從中學習,並知道自己是來自一個有豐富文化底蘊的族群。

「在我長大一些,30到40年代時,我發現華人最缺乏的是紀律與團結。過去數千年的優秀文化,深植在我們的性格里,當然也有一些缺陷與問題。

「如果我們通往文明目標的路程有1萬里路,我想可能我們走過的路還少過100里。人總是在勿忙裡犯下很多錯誤,中國轉型了30年,這些年我也看到很多錯誤,但我也看到他們很努力的糾正錯誤,走在正確的路上。」

現年94歲的郭鶴年,在其自傳《郭鶴年回憶錄》里說,每個人都必須學會分辨「形態」與「精髓」的區別,若只看懂形態卻不懂精髓所在,這輩子恐怕就很難成功了。

香港《南華早報》轉載其回憶錄中,記錄郭鶴年對華人的評價:華人很勤勞,無論到什麼地方,都能自力更生,賺錢養活自己;有的移民華僑還會在新家園當人力車夫討生活,所以當地人會將華人與臭汗相提並論,說華人很悲慘。

「我從不接受這些廢話。」

喻鄧小平為謙虛智者

郭鶴年記得,他在90年代曾在北京見過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那是他唯一一次與鄧小平的會面,據悉也是鄧小平最後一位接待的正式訪客。

他形容鄧小平是一位為國為民的真領袖,為人謙虛,好比一位望著水晶球的年邁智者,預言中國將會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確實,他是多麼的謙虛與和藹的領袖,雖然是位老人,無論笑容表情和肢體語言都是謙卑的,比較像是位很積極認識新朋友的年輕人。他不會以『我是大國領導人』自居,相反的我可以從那一次的會面中,感受到他為國為民的胸懷。」

郭鶴年說,他在見到鄧小平後,兩人坐下來打開話匣子時,鄧小平先是感謝海外華人對新中國建立所做的貢獻,「我記得他說過,中國將在未來30年成為亞洲最強,同時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國家,也會是全球最強的大陸,語調是平穩的,沒有一絲狂妄,更像是一位拿著水晶球的智者,平穩的敘述著他所看到的事物。」

「他謙虛的說,自己可能活不到那一天,看到這一切,但這肯定成真。」郭鶴年見證了毛澤東率領的革命轉型,指中國隨後經歷極度不穩和政治陰謀,才輪到鄧小平掌權。

「在那一次會面上,鄧小平謙虛的說,中國現有的繁榮成就,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他只是打開一扇門,人民自己成就自己,從背後推著他走過這扇門。他是一位偉大的領袖,但中國卻在發展後出現貪婪腐敗。」

感受鄧對台有極度惆悵

他說,鄧小平指所有中國人民都要經濟發展,而不是他獨自為中國打開大門,但說到台灣,卻令郭鶴年首次感受到鄧小平的極度惆悵。

「他說,我已為他們(台灣)提供比香港的還要多,他們也可維持軍力,我只要一個統一團結的國家!」

他說,鄧小平開創了繁榮昌盛的時期,代價是中國出現了貪婪腐敗等疾病。幸運的是,習近平在2012年11月上任成為中國國家主席後,在短短5年內取得令人驚嘆的成就。

「他大幅度減少了政府官僚機構,國有企業和軍隊的腐敗,中國因鐵錘、水泥和鋁等產量過剩而處在不受控制狀態,現在正面臨因強制調整而產生的痛苦。」

高度評價習近平

他對習近平有很高的評價,形容習近平過去5年的領導成就不僅讓人驚艷,更是一位無私、大愛、愛國,且深諳中國歷史文化的領袖。

「他逐步廢除了中國社會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陳年陋習,把中國帶到先進發展時代。

他奉行良好實務並將持續帶領中國轉型,我深信歷史將會視習近平為最偉大領袖之一。」

郭鶴年說,中國現今面臨2個重大挑戰,即復興道德教育,及確立一個真正的法治社會,而後者比一個民主社會來得更重要。

「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這是基本的法治原則,就算你是共產黨總書記,也不能超越法律。」

他說,很多人會認為,共產黨不會接受法治,但他的想法是,若共產黨要永續,那麼領袖就須接受法治。

「我只希望共產黨能率先實施法治原則,這需要更大的努力,因為文化必須改變,就必須建立起法律基礎。

 

文章來源:

星洲日報·2017.11.2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