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歲月》被改編成大學校歌,林夕歌詞卻被黃家駒原詞秒成渣?

@ 2017-11-30

《光輝歲月》被改編成大學校歌,林夕歌詞卻被黃家駒原詞秒成渣?

網上曾流傳一個視頻,某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全體師生現場合唱校歌,很多人當場淚流滿面。

乍一聽,這首校歌的旋律竟如此熟悉,原來就是BEYOND的經典金曲《光輝歲月》。

·

經了解,視頻中是汕頭大學的2016屆畢業典禮,而這首「非正式版」校歌是用《光輝歲月》的曲進行重新填詞而成,歌名叫《大學問》。據說是李嘉誠購買了版權,請林夕填的詞。

《光輝歲月》本是一首隻聽前奏就可以讓人熱淚盈眶的歌曲,再配上林夕的歌詞,又是在那樣特殊的時刻來唱,讓汕大學子們淚崩就顯得毫不奇怪了。

看到《光輝歲月》這樣的經典歌曲被重新填詞,不免讓人拿來與黃家駒原作對比一番。畢竟經典總是難以超越,比如著名填詞人何啟弘、周治平所填的《光輝歲月》國語版歌詞就顯然比家駒的粵語版遜色不少。

那到更大牌的填詞人林夕手裡,又會迸發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

小編仔細拜讀了《大學問》,其中當然有精彩的句子,如「知識跟世界細水長流/智慧用思考照明宇宙」「生命不止堅毅與奮鬥/有夢想才是有意義的追求」。但是,很遺憾,精彩的部分並不多。而且,在小編看來,這些最精彩的句子,充其量也只相當於《光輝歲月》國語版的水平「天地間任我展翅高飛/誰說那是天真的預言/風中揮舞狂亂的雙手/寫下燦爛的詩篇」。

而其他大部分句子,都只是平平無奇(絕對不是古天樂那個平平無奇),例如

「我們懂得學問沒盡頭/學會怎麼做事/再學做人的操守」

「我們懂得學習的理由/吸收是為了奉獻/才能承先啟後」

「學會終身學習 才沒辜負一番造就」

……

大都是標語式的教導,加上略顯簡單粗暴的歌名《大學問》,整首歌詞莊重嚴肅,通俗淺顯,每一個字都是直抒胸臆,絕不轉彎。但是,作為校歌來說,似乎並沒有什麼問題,這算是一首很積極、很勵志、很中規中矩的校歌。

所以本文並沒有批判《大學問》的意思,小編今天只是想從歌詞的深度和藝術性去評析,《大學問》與《光輝歲月》原詞的差距在哪裡?

正因為通俗淺顯,所以《大學問》無需解釋什麼,誰都能聽懂歌詞的意思。但對於《光輝歲月》來說,如果不曾了解過它的創作背景,或許你會難以理解家駒想表達什麼東西。

1990年8月,黃家駒遠赴巴布亞紐幾內亞,親眼目睹了非洲人民因戰爭和災荒而遭受的苦難生活,然後,他又通過報紙讀到了關於曼德拉的傳奇故事,內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同時,黃家駒也認為,曼德拉為自由而抗爭的精神,與Beyond在香港艱辛打拚的境遇也何其相似?於是黃家駒在這樣的背景下,寫下了《光輝歲月》的歌詞並譜了曲。

·

憑藉這首歌,黃家駒獲得1990年「十大勁歌金曲」最佳填詞獎。

作為致敬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的作品,家駒在《光輝歲月》里用簡約而富有力量的文字歌頌了曼德拉坎坷的一生,他用自己幾十年的「苦難歲月」,最終換來屬於黑人的「光輝歲月」;

當出獄的「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他卻在此刻發出一聲對生命的「唏噓」。當「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疲倦的雙眼」卻始終「帶著期望」,這一句簡單的描寫便為大家展現了一幅常年為自由吶喊奔波,雖然韶華不再但依舊對膚色鬥爭充滿希望的戰士形象。當經歷苦難折磨時,他矢志不渝,在「風雨中抱緊自由」,用「殘留的軀殼」去點燃希望的燈塔,帶領大家迎接「光輝歲月」的到來。這一切,只因為他肩負著「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的光榮使命。最後,歌曲發出「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的追問,這實則是對曼德拉這種敢於追求自由平等的頑強精神的讚嘆和歌頌……

`

作為黃家駒的鐵桿歌迷,大鵬曾多次高唱《光輝歲月》參加《百變大伽秀》《蒙面唱將》等很多節目。談到對這首歌的第一印象時,他感慨道:「風雨中抱緊自由,家駒他怎麼能做到把歌詞這樣寫進人的心裡……」

《光輝歲月》之所以經典並被極力推崇,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它能夠給人一種無比的精神力量,即不管你此刻身處任何困苦之中,但只要懷揣夢想與希望,就一定能夠見到黎明的曙光。

據說,曼德拉總統在聽到這首歌之後,立即找人來翻譯了歌詞內容,當他明白歌詞中的含義之後,這位堅毅的鬥士也不禁潸然淚下。

·

毫不誇張地說,從歌詞深度和人文內涵來對比,林夕的《大學問》被家駒的《光輝歲月》秒成渣,我認為沒毛病。

當然,小編並非捧愛駒而黑林夕。林夕作為歌壇「詞聖」,實力毋庸置疑,寫詞整體功力是蓋過家駒的,這一點沒人會懷疑。畢竟家駒更擅長的是作曲,填詞作品也不算多,而《光輝歲月》恰好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其實嚴格來說,《大學問》和《光輝歲月》兩首詞可比性並不大,一首是一本正經的校歌,而另一首是流行的搖滾歌曲。

·

林夕之所以敗給家駒,也正是因為校歌這種命題作文並非他的強項,他最擅長的是那種「殺人於無形」的情歌,也就是通篇不帶一個「情」字或「愛」字,只用極細膩而平常的文字娓娓道來,最終效果卻如催淚彈一般讓你無法抵擋。如王菲的《紅豆》,陳奕迅的《十年》,林憶蓮的《至少還有你》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