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抱著大寶哄睡,哄睡……
終於睡著啦!
躡手躡腳到床邊,慢,慢,一點,一點往床上放,屁股放上去啦!
再接再厲,再放,放,放……
哇!一聲大哭,大寶醒了。
直到現在,丁媽回想起大寶「放不下」的那段時光,仍然會一聲長歎。
不抱不睡,全家崩潰。那段時間,只要大寶要睡覺了,所有手機靜音,大家走路輕聲慢步,說話都不敢大聲……
幸虧丁媽早就意識到娃的睡眠會影響全家人的身心健康,自己看了一些書,也和睡眠諮詢師小土大橙子聊過,才逐漸讓大寶不再依賴抱睡。
這次丁媽就分享一下從小土那裡取來的經,和大家聊聊抱睡。
很多家長都發現,抱著哄睡,寶寶不容易哭鬧、更好安撫,這是因為溫暖的懷抱和晃動會讓寶寶放鬆,也更有安全感。
既然抱著哄睡很管用,那就抱到寶寶睡著為止吧,萬一放下就哭鬧怎麼辦?
這點丁媽深有體會,一開始也是怕大寶哭,就不敢放,結果大寶對抱睡越來越依賴,要求也越來越高。
最初只要抱三五分鐘就行,後來抱幾十分鐘都撒不了手;
然後光走著不行,還要有韻律和節奏;
半夜醒來也必須抱著才能繼續睡……
我就是這樣一步步給自己挖了個大坑,時間一長,大寶真的再也「放不下」了。
這個問題,丁媽也問過小土,她給了我這樣一個時間表:
0~3 個月的寶寶 ,由於身體上的不成熟,對抱睡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需求」,要結合寶寶的情況,不宜強求。
4~6 個月以後 ,寶寶的睡眠模式逐漸成熟,這時候糾正抱睡,時機相對成熟。
1 歲以後 ,如果寶寶還有依賴抱睡的情況,主要是長期的睡眠習慣造成的(就是慣的)。
不過,養育是平衡的藝術,並不是說到哪個時間就一定要怎樣。
小月齡的寶寶,可以適當用抱睡來減少哭鬧、增加寶寶睡眠量。但爸媽也要給寶寶學著自己睡著的機會,總不能每次都只能靠抱著才能哄睡,搞得最後全家都崩潰吧。
某天夜裡,抱大寶睡了大半夜以後 ( 是的,我抱著,他睡著),丁媽下定決心要改變了。
改變抱睡,不僅要有決心,更要有技巧,下面這些方法都可以結合著在寶寶身上嘗試。
小月齡的寶寶,剛睡著時睡得淺,很容易醒來,這種情況,不妨等寶寶睡沉一點再放。
如果剛放下沒醒,但睡不久就醒了,大人也不要急於抱起來哄睡,可以先嘗試拍拍噓噓來安撫寶寶繼續睡,實在沒轍了,再抱起重新哄睡。
寶寶一放就醒,還有可能是突然失重和溫度改變造成的。
在抱著哄睡時,可以在手臂墊個毛巾,放下時連著毛巾一起,寶寶不容易對溫度變化產生警覺,睡穩了再把毛巾撤走。
在放下的過程中,一定要慢,避免頭低腳高,要先放屁股,穩定了,再慢慢放下頭部,同時結合摟胳膊、輕拍、按手這些手段穩幾分鐘,一邊拍一邊跟寶寶念叨,「寶寶乖乖睡覺,媽媽手拿掉了哦」,讓寶寶有心理準備再把手撤離。
害怕跟寶寶念叨會吵醒他?其實越是偷偷摸摸,寶寶越容易醒,一邊念叨一邊放下倒是能安撫寶寶。
在寶寶迷糊還沒完全睡著的時候,就可以嘗試把他放在床上,這樣中途不容易醒來。
與其等到放上床才突然炸醒,不如迷迷糊糊的時候就放,給寶寶機會讓他自己睡。
如果從出生開始,大人就有意識地多趁寶寶迷糊就放,減少持續抱睡,能儘量避免寶寶以後嚴重依賴抱睡。
丁媽在帶小寶的時候,就比較注意這個問題,很早就開始嘗試迷糊就放,雖然剛開始確實容易醒,但堅持了一段時間後,她就適應了自己躺床上睡,所以關鍵是要「敢放」。
在寶寶還沒有完全戒除抱睡的時候,可以藉助一些輔助措施,讓自己抱得輕鬆點。
0~3 個月的寶寶可以用繈褓,這樣放下去不容易驚醒;
準備一個搖椅,配上腰墊,新生兒還可以用背巾、推車,減少大人的體力消耗;
寶寶入睡困難的時候,可以抱著他在瑜伽球上輕輕顛;
可以放一些白噪音幫助寶寶入睡。
有些寶寶放不下,可能是有生理原因,比如胃食管反流。
寶寶吃飽後,不要立即讓他睡,吃完先拍嗝,豎抱一會兒,可以減輕胃食管返流。
寶寶 6 個月以後,抱睡的生理原因減少很多,主要還是習慣造成的,所以還是前面說的——要「敢放」,要給寶寶自己嘗試的機會。
抱睡不是一日養成的,同樣也不可能一兩天就解決。爸媽們有點耐心,一次不行可以下次再試,不要急於畢其功於一役,也不要一遇到困難就放棄。
丁媽給大寶糾正抱睡的時候,就因為大寶長牙、生病,反復了兩次,一夜回到解放前……這樣的反復有時很難避免,但不能因為寶寶反復了,就直接放棄。
自己睡,是寶寶必須學會的能力,我們放手,才能讓孩子真正獲得成長。
最後的最後,幫寶寶改變睡眠習慣也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兒,爸爸們,你們懂的。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