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南海等海空域,中國海軍、空軍戰鬥機幾乎每天都有戰鬥起飛、查證驅離外軍戰機的任務。抵近試探我國防空系統、偵察我國沿海軍情的外軍戰機有F-15、F-22等三代、四代戰鬥機,更有眾多P-8A、P-3C、EP-3等偵察機。由於外軍一直視我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為「眼中釘」,所以發生在這裡的空中較量異常激烈和頻繁,甚至出現我國漁民在海上現場「圍觀」驅離外軍戰機的情況。
官方媒體公眾號22日就披露了中國海軍航空兵警告驅離外軍戰機的細節。在一年的大年初一,中國海軍航空兵飛行員接到戰鬥警報,迅速駕駛掛載實彈的蘇-30MK2戰機飛向任務空域。一架外軍大型偵察機(P-8A或P-3C)正貼著我國東海防空識別區邊緣S型飛行。
中國海軍飛行員一邊逼近外軍偵察機,一邊通過無線電公共頻道用英語對其喊話警告。在多次喊話無效之後,飛行員駕駛蘇-30MK2戰機更加逼近外機,並大幅度擺動機翼,亮出翼下掛載的R-73紅外格鬥飛彈和R-77主動中距攔射飛彈。
中國海軍飛行員的喊話,卻少有地被海面上的我國漁民、商船船員發現。他們立刻也通過各自船上電台的公共頻道為我軍飛行員叫好助威,並不約而同的長時間鼓掌。在驅離外軍偵察機返航後,參與任務的海軍蘇-30MK戰機飛行員還對媒體表示,那些鼓掌和叫好,是對他們最大的褒獎。
公開資料顯示,承擔守護我國東海方向空域的,正是中國海軍航空兵原第4師,該師下轄的「海空雄鷹團」裝備了約24架引進自俄羅斯的蘇-30MK2三代重型多用途戰鬥機。這些戰鬥機本來兼具超視距空戰、精確反艦打擊等能力。但自引進之後,長期缺乏三代戰機的中國海軍,卻更多地將它們用以執行純粹制空任務。
就算在現在,中國海軍三大艦隊中,仍然有一個北海艦隊沒有裝備真正的三代戰鬥機,主力殲擊機仍是殲-8F/DF二代戰機。
而在東海,中國海軍航空兵基本實現了戰鬥機「三代化」。東海艦隊原本有一個蘇-30MK2戰機團,一個殲-10A戰機團,以及若干飛豹戰鬥轟炸機團、轟-6G轟炸機團。整體來看,以反艦攻擊為主要任務的多用途戰機、轟炸機居多,空中優勢戰鬥機偏少。
但由於東海方向直接面對某島國,以及駐島國域外軍隊。尤其在2013年11月23日,我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後,該方向的防空壓力進一步增大。為此,中國海軍開始將蘇-30MK2多用途戰機作為純粹空中優勢戰機使用。今年以來,又整合了東海艦隊原來的蘇-30MK2戰機團和殲-10A戰機團,形成一個擁有近50架三代戰機的航空兵旅,集中力量應對東海方向空情。
戰機數量翻倍的東海艦隊新航空兵旅喊出了「但使海空雄鷹在,不叫敵機渡東海」的響亮口號。不過,鑒於中國海軍正在全力推進以航空母艦為核心構建戰鬥機部隊的戰略,重心已經轉移到發展殲-15、殲-15B等艦載戰鬥機上來。預計今後東海艦隊航空兵仍需以蘇-30MK2、殲-10A戰鬥機為主力機型,暫時難以更換殲-16、殲-10C等三代半戰機。(作者署名:百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