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以來,中國空軍裝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世界第一的美國空軍相比,也許最大的差距就是:缺少戰略轟炸機,現役轟6K只能算是一款遠程飛彈攻擊機。如今這個短板有望在得到解決了,2016年,中國公開承認新型戰略轟炸機的研究項目,人們通常稱為:轟20,依據各方面的消息,其原型機可能完成,即將首飛。
以目前的信息來說,轟20的設計可以類似於美製B2轟炸機,連日本媒體也聲稱轟20為複製美軍B2,認為自已也能做出來,事情那麼簡單嗎?如果戰略轟炸機的製造簡單,那麼也不是什麼尖端產品了。B2的設計怎麼可能抄習,不是想複製就能複製的,考驗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裝備製造能力,任何一項條件不具備都沒法造出來,中國正好是具備相關一切條件的國家之一。
也許有人感覺,缺少創新性,問題是:我們造戰略轟炸機的目標為追求創新?只是能達到目的,根本不需要考慮什麼創新與否的問題。
無論從那個方案時,B2的設計非常適合。其最大載彈量20噸,作戰航程12000公里以上,如果進行空中加油,航程可以超過18000公里。如此性能完全,可以滿足我們的要求。
目前隱身技術為現代戰機的發展趨勢之一,那麼B2的飛翼設計非常符合這一要求,相關技術在20年以前,也許可以稱為:極為神秘,如今隨著技術進步,神秘色彩早已退去,中國早已掌握許多東西,實際為可以現實的設計方案。
我們已完全掌握B2的氣動布局等原理,已公開的彩虹805型無人機就是縮比例的B2模型,至於隱身技術等,也不算問題,殲20的出現已證明我們在相當技術領域已成熟。
也許又有人在叫喊發動機,其實毫無問題可言,戰略轟炸機不是戰鬥機,對發動機要求不同,B2使用4台F118—GE—100型渦扇發動機,屬於非加力型號,也不是什麼極高端產品。國產WS18發動機或俄制D30發動機都是與之類似的型號,幾乎就是現成的東西。
也不能說,我們在複製B2,只能說大體方案類似,具體區別絕對小不了,這就是後發優勢,我們比美國動手晚幾十年,可以吸引別人的經過,可以採用更先進的技術。轟20完全是自主研發、自主設計的一款隱身戰略轟炸機,採用最先進的技術與理念,不會讓大家失望。
中國的成功不是抄習,也不是運氣好,而是科技實力、工業製造等綜合實力上升的體現。我們熬了幾十年終於等到好消息:轟20可能已製造完畢,可能在2018年初首飛,一旦這一款戰機亮相將解決解放軍一塊心病,中國也將進入真正的戰略轟炸機時代!(作者署名:軍事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