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對台三策略 台灣高中生也能直接考德國大學

@ 2017-11-25

近年台灣留學生的熱門國家,不再是英美,而是德國。英語開課、高質量技職專業、比台灣公立學校低的學費,德國的搶人大戰,觸角已伸進台灣高中。

英美加向來是台灣學生留學首選,但近年德國忽然變成新寵。

 

台灣出國留學人數整體未成長,德國卻異軍突起。攤開教育部統計,2016年與2012年相比,留美與留英人數微幅減少,留德人數卻從512人成長到1433人,幾乎多了兩倍,連續兩年超越留法人數。

 

近年台灣為何吹起留德熱?幾個原因。

 

資訊愈來愈流通,學生與家長不再獨鍾英美,也會根據領域選擇歐洲的校系。

 

今年9月剛赴慕尼黑工業大學就讀科技與管理學士班英語學士班的黃韞說,跟媒體也有關,「從媒體報導看到德國有許多值得台灣借鏡之處,例如能源轉型、住宅政策,還有藝術文化蓬勃發展,」她說。

 

此外,德國的科學研究實力,在許多領域並不輸英美,尤其是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

 

去年才從師大附中畢業的陳韻宇,今年十月從德國德勒斯登大學轉學至柏林洪堡大學,就讀以德語授課的自然地理學士課程。

 

她從高中就立定志向要投入自然地理,「但台灣在這方面科系只有台大和文化大學,選擇很少。」她觀察,德國很多學校都有地理系,領域也多元。許多研究機構都有專業的自然地理研究中心,研究能量充沛,讓她很早就鎖定德國。

 

學費比台灣公立大學還便宜

 

還有一個現實的原因:花費較少。黃韞說,慕尼黑工業大學一學期註冊費不到兩百歐元(約7200台幣),比台灣公立大學還低。

 

陳韻宇原本也因為親戚推薦,考慮要去加拿大念大學,但發現光學費一年就要120萬台幣,讓她打退堂鼓。相較之下,洪堡大學一學期註冊費加交通月票才310歐元(約11000元台幣)。

 

德國學費為何如此低廉?這和德國對大學的定位有關。

 

台北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DAAD)主任金郁夫(Josef Gold-berger)說,英美大學收國際學生主要是為了賺高額學費,「但德國不僅學費低,還願意給學生獎學金,主要是因為德國本身經濟還不錯,有經濟條件。」

 

此外,他對德國學術機構的使命也很有想法。「大學的目的是什麼?要做一流的學校,就必須吸引好的國際人才,不然何必經營大學?」因此,德國儘管能夠吸引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柏林的國際學生已經高達16%,但他們不願意衝量。

 

「我們非常注重留學生的來源多元,留學生來自200多個國家,因此我們不會盲目增加外國學生人數,主要是提高收學生的品質,」曾任職於洪堡大學國際事務處的金郁夫說。

 

大學的目的是什麼?要做一流的學校,就必須吸引好的國際人才,不然何必經營大學?

 

事實上,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的任務,就是促進德國科學研究創新的國際化,是吸引國際人才的專責單位。具體任務包括跨國學術單位合作,透過建立姊妹校與提供學位獎學金、研究獎助等方式,吸引各國人才來到德國。

 

「我們希望將學生培育成為負責任的專業者與明日的領導者,」金郁夫說。為了要確保德國是全世界人才首選的留學地點,DAAD訂下目標,2020年要達到35萬個外國留學生,目前已超過34萬,佔全體大學生11%,來自兩百多國。相較之下,台灣境外生比例雖逐年微增,2016年達9%,但陸生佔了三成六,多元性不足。

 

德國過去5年,外國學生人數增加了超過三分之一,他們用怎樣的戰略吸引國際人才?

 

在德國,高中或高職畢業生普遍會有兩年的在職實習, 厚植畢業生的就業實力。(AFP提供)

 

戰略一:英語引進門,練德語在個人

 

留學市場向來是英語系國家擅場,德國為了克服此一劣勢,大幅增加英語的學士學位計劃。10年前,全德國以英語授課的學士課程不到1000個,現在已經超過2000個。

 

「過去10年是德國大學國際化的黃金時期,未來不會再有,」金郁夫直言。

 

為什麼增幅這麼大?一方面希望吸引更優秀的國際學生,即使不諳德語也能申請,但也鼓勵他們學德語。

 

「對歐洲人來說,我們認為英語是中學生必備,但只會一個外語是不夠的,因為高深的科技研發材料比較多還是德語,」黃韞說,她大二時就開始看德國學士班申請資格,今年她符合條件能申請的、工程相關的英語學士班就超過十個,以前幾乎沒有。

 

以英語學程吸引學生,再擴大德語學習人口,再往下到就業,就是德國吸引優秀人才戰略的下一環。

 

戰略二:提供高品質的就業機會

 

黃韞在就讀大學廣電系時曾在德國新創公司實習,讓她感受到德國公司對員工的高度尊重,「休假正常,工作時間彈性,身體不舒服只要報告一下就好。」這些良好經驗,讓她希望拿到管理與科技的學士後,能留在德國工作。

 

想走學術的陳韻宇,也對德國就業機會樂觀。她主修的自然地理資訊,很多德國新創公司都會有運用機會。她指出,德國對基礎學科相當重視,念地理不怕找不到工作,不論是GPS定位、地圖服務、環境規劃、環境工程,或是研究機構,都不乏地理相關的職缺。

 

尤其她念的是德語學士班,也已通過高級德語能力檢定,如果再拿到德國的大學學位,要在德國甚至歐洲其他地方找到工作都非難事。

 

德國儘管一開始付出高成本訓練人力,後來也讓這些人力能貢獻到學術機構或就業場域。

 

戰略三:挑選重點國家與對象

 

未來幾年,台灣赴德留學生還會繼續成長,原因之一,是德國大學為台灣開了一扇新的門。

 

從2016年開始,台灣的高中畢業生可以直接以學測成績申請德國的學士班。這個申請資格並非許多國家享有,金郁夫表示,在亞洲只有台灣與香港的高中畢業生能申請,連美國都無法。

 

為什麼台灣享有如此特別待遇?金郁夫說明,前任駐台德國學術交流中心主任徐言(Stefanie Eschen-lohr)努力了幾年,說服了德國16個邦的大學校長聯合會,接受台灣的高中畢業生申請。因為他們發現台灣中學教育的水準很好,能夠和德國的學制接軌。

 

黃韞和陳韻宇,都是透過學測成績申請到學士課程。新制對陳韻宇來說,更是一大福音,因為在開放學測成績之前,原本台灣高中畢業生得先在德國念預科班,才能申請大學。「去年要申請的時候,發現可以用學測成績直接申請,不用多花1年,」陳韻宇說。

 

開放措施的第2年,陳韻宇就發現在留學德國的網路社群上,愈來愈多家長發問有關申請德國學士班的問題,甚至還出現申請德國大學代辦的服務,熱門程度可見一斑。

 

國際學生紛至沓來,是德國要的嗎?「我們現在的目標是國際生保持在最多兩成,重點是要提高素質,希望吸引到更好的人才,對於成績和求學動機會要求得更高,」金郁夫說。

 

他還透露,DAAD將對申請到獎學金的學生,提高每人的獎學金額度,主要是因為在德國生活費也有微漲。

 

要打造國際人才的搖籃,答案在開放,以及投入夠多資源,才能吸引到國際級的優秀人才。(責任編輯:王珉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