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他提醒,售賣假貨的人士,將觸犯1983年食品法令,可被罰款最高2萬令吉或坐牢最高5年,或兩者兼施。
(資料圖)
衛生總監拿督諾希山警告說,衛生部從2016年至今,從市面上收集77個蜂蜜樣本進行檢驗,發現其中7個樣本不符合標準,衛生部已採取行動,指示生產商收回產品,並把它們控上庭。
他提醒,售賣假蜂蜜的人士,將觸犯1983年食品法令,可被罰款最高2萬令吉或坐牢最高5年,或兩者兼施。
他說,這些假蜂蜜其實是人造蜂蜜。在食品法令下的1985年食品條例第130條文,制定蜂蜜的還原糖及蔗糖標準,還原糖成分不能低於60%,而蔗糖含量不能超過10%。
還原糖就是單糖,可提供人體所需能量,包含果糖、葡萄糖、乳糖和麥芽糖。
諾希山對《每日新聞》指出,衛生部認真看待市面上的假蜂蜜,並採取行動對付售賣假蜂蜜的人士。
該報引述馬大前教授卡馬魯丁在2005年的研究報告說,大馬市面上近80%的蜂蜜不符合標準,它被人體吸收後將導致糖尿病,因此這些假蜂蜜也被稱為「糖尿病蜂蜜」。
報告也指出,假蜂蜜不僅導致糖尿病,也會引發癌症和心臟病。
蜂蜜被譽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營養食品」,古希臘人把蜜看做是「天賜的禮物」。蜂蜜既是良藥,又是上等飲料,因此很多人都有服用蜜糖。但根據馬來西亞農業發展研究所(MARDI)對市場上售賣的蜂蜜進行的抽樣調查,發現很多打著「天然蜂蜜」招牌的蜂蜜其實都是「非天然」的「假貨」!
由於這些「人造」蜂蜜是利用糖,醋,石灰與調味料等製造,加上衛生水平,加熱過程與混合物等都不明,長期食用這些低成本卻以高價售賣的假貨,或將變成危害人體健康的「毒藥」,可能會導致各種疾病與併發症,如癌症,糖尿病與心臟病。
馬來亞大學前教授卡馬魯丁博士也曾經在2005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市面上售賣的蜂蜜將近80%是「人造」蜂蜜,而且這個數字持續在增長。
為了鑑定市面上所售賣蜂蜜的真假,「每日新聞」從各地不同的商店買了5種蜂蜜,然後送往雪蘭莪州沙登的馬來西亞農業發展研究所(MARDI)進行化驗,化驗結果卻令人不安。
農業發展研究所食品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的食品保藏計劃副主任蘇里路威博士說,他們化驗的5個蜂蜜樣品及另外10個之前化驗的樣品,只含有高度的甲基糠醛(HMF),即單糖在酸性條件下分解出來的一種天然物質。如果大量食用甲基糠醛,將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理科大學藥理系的醫學科學研究中心講師魯努芭德莉雅教授指出,市場上售賣的各種人造蜂蜜,是由糖,澱粉,玉米粉,香料與染料製成,所產生的顏色與濃度使到食用的人難以分辨天然蜂蜜與人造蜂蜜。
她舉例說,混合蜂蜜所含的天然蜂蜜數量很少,但因混合了糖,水果等成分令它變得更多,賣的人聲稱是真貨,並以逾百令吉的價格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