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是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推手,「依河而建」幾乎是每個城市的發展模式;流淌吉隆坡市中心的鵝嘜河與巴生河交匯處,更是早年拓荒先輩下船,掀開吉隆坡開埠史的起點,是當時商貿運輸的「母親河」。
惟隨著吉隆坡各種建設的快速發展,巴生河也和其他城市的河流一樣,成為大型排污系統的下水道;奶茶色的水質和讓人掩鼻的臭味,叫人難以忍受。
2011年,政府推出的《大吉隆坡/巴生谷計劃》,提出了生命之河(River of Life)計劃,目標是淨化鵝嘜河與巴生河水質、美化與重新發展河岸地區。從鵝嘜河發源地-水晶山、帝帝旺沙、隆市中心到谷中城一帶的110公里河流域,分為11區,寄望2020年完成改造願景。
生命之河計劃合作夥伴,怡克偉士董事經理丹斯里林景清告訴《東方日報》,11個區域的淨化水質工程大致相同,包括以3個大型化糞池取代隆市北區近3000個獨立化糞池,避免糞池污水最終流入河流。此外,在河流域的大型水溝,安裝30個地下污水處理廠,把污水過濾為2B級水質(可觸碰等級)。
美化與重新發展河岸地區,則視乎各區特點而定。林景清解釋,第一區重點是佔地320英畝的「吉隆坡河岸城市」,包括「雙層河流」與水上德士;第7區重點是已竣工的藍池、2020倒數時鐘和音樂噴泉等;第9區則有人造水景墻等。
他滿懷信心,歡喜的說明,這一切將確保鵝嘜河與巴生河沿岸地區,達到城市發展與河流生命的平衡,打造為世界代表性河岸城市。
吉隆坡生命之河潺潺流,是一道生動的歷史長河。璀璨美麗外衣,展現一國之都的魅力;沿岸繁華風景,流傳著華人先賢開埠的故事…...如今,它更承載著人民的宏願與美景,生生不息奔流向前…...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