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枚足以抹平1個小國:烏克蘭「撒旦」技術要賣中國?

@ 2017-11-19

撒旦在信奉上帝的西方人眼中,無疑是恐怖的代名詞。它意味著恐懼、窒息與死亡,是籠罩在西方人頭頂的黑幕。在冷戰期間,這個角色就由一款型號為R-36M的洲際彈道飛彈來充當,這款飛彈更為人所熟知的代號是北約起的「SS-18」。這款飛彈威力之猛、射程之遠、精度之高都令人嘆為觀止!直到現如今,它的很多性能指標依舊沒有被打破。如此威猛的飛彈為何和中國扯上關係,為什麼坊間一直盛傳它的技術已經流傳入中國?在討論這些問題前,我們對撒旦做一個全景掃描。

承擔SS-18飛彈設計的是蘇聯著名的飛彈設計機構「南方」設計局,當時任該設計局領導的是被尊稱為當時蘇聯飛彈「教父」的費多羅維奇·烏特金。1967年烏特金進入「南方」設計局領導層,主持了多種洲際彈道飛彈設計,SS-18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撒旦之惡

撒旦之惡名源於其威力。SS-18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打擊敵方發射井等加固目標,因此一開始就將大威力作為目標。在飛彈設計中,注重了飛彈的巨大推力,其有效載荷接近9噸,這一能力即使是今天的運載火箭也少有能及。巨大的推力使其可以攜帶更大、更多的核彈頭,SS-18單彈頭威力甚至曾達到2000萬~2500萬噸TNT當量,而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威力也只不過1.5萬噸,相當於1600多個廣島原子彈。其多彈頭型飛彈可以攜帶10個500千噸當量子彈頭。如此大的威力,一枚足可以將一個歐洲中等國家從地球上抹平。

撒旦之美

撒旦之美體現在其設計中,拿SS-18 VI型為例,其將二級火箭發動機完全浸入推進劑箱,使之融為一體。以前這種方案只用於潛射彈道飛彈,可使飛彈的外觀尺寸明顯縮小;另外,改進了飛彈的運輸發射筒結構,使之更輕巧;最後,將飛彈的10個子彈頭分2層配置在特製框架上,使彈頭部分更加緊湊。進過精密地改進,新飛彈將多彈頭改為了單彈頭,輕而易舉地使射程達到了16000千米,一舉成為射程最遠的洲際彈道飛彈,此記錄一直保持到現在。

撒旦之精

自2005年美國「和平衛士」飛彈退役,SS-18成為世界上唯一的有10個分導式彈頭的陸基彈道飛彈。分導式彈頭能夠分別打擊各自的目標且突防能力強,也就是說以1當10的基礎上確保了大部分分飛彈頭不被攔截。SS-18在發展到IV型時,其精度已經達到350米以內。作為核武器,SS-18的打擊精度在今天仍不落後,這使其具有很強的打擊硬目標的能力,被認為是良好的第一次打擊武器。據美國軍事專家估計,如果蘇聯對美國發動第一次打擊,用部署的SS-18就足以摧毀美國65%~80%陸基洲際飛彈發射井(兩個核彈頭打擊一個地下井),而且還能保留1000枚SS-18飛彈彈頭來打擊美其它目標。因此其較高的精度加上分導式的彈頭,使它成為了今天打擊效率最高的飛彈之一。

為什麼一直有人說「撒旦」技術會流入中國?

中烏合作全面鋪開

中國和烏克蘭的合作自蘇聯解體後一直非常的活躍,遍及各行各業,包括商業、社團、科研、文化、醫藥、宗教等等在內的合作與交流都非常多。中烏雙邊投資規模不斷 擴大,經濟技術合作水平顯著提高。中烏合作的順利令一些國家感到不適應,製造些雜音來做些干擾。殊不知這些雜音就像齒輪中間的沙粒,頃刻間就會被碾的粉碎。

中烏軍事交流頻繁

中烏軍事合作成果豐碩,兩國在軍事合作中都獲得了長遠的利益。最經典的例子就是「遼寧號」,這艘航空母艦的重生就是中烏雙方交流合作的結果。還有最近軍迷關注的野牛氣墊船、燃氣輪機以及飛機發動機等項目雙方都有戰略性的協議簽署。在與中國合作的機構與公司中,就包括南方設計局,而南方設計局下屬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單位,就是南方機械製造廠。這個工廠在蘇聯時代的任務是生產洲際飛彈,他們保存著蘇聯最高級別的洲際飛彈技術材料。現在烏克蘭經濟形勢很不好,而且還需要在烏東作戰,急需軍費,也有出售技術換錢的需求。因此,才有人猜測其會不會將「撒旦」的材料交給中國。

中國威脅論

 

中國有句古語:「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撒旦」進入中國的話題就起源於西方的媒體,西方媒體混淆視聽,將莫須有的事項強加給別人,恰恰反映了其內心最害怕的一種結果。面對中國的崛起,西方的憂慮還會進一步加深,出於嫉妒,出於不甘,西方才會一直宣傳中國威脅論,恐怕今後相關的論調還會出現,大家一笑而過即可。(作者署名:利刃/張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