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艘航母採用電磁彈射無懸念 這些技術仍待攻關

@ 2017-11-19

近日,有軍事觀察員分析稱,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採用電磁彈射已經幾乎成為定局,爭議許久的選擇蒸汽還是電磁彈射器之爭即將結束。

從公開資料來看,下一艘國產航母採用電磁彈射並非空穴來風。在今年的6月28日,有上海大學的網友在網際網路媒體發布照片和消息稱,海軍工程大學馬偉明院士在該校舉辦了一場講座。馬偉明院士透露,為了進行蒸汽彈射器和電磁彈射器的性能對比工作,中國軍方高層拍板推遲了「3號艦」的開工,經過比對,電磁彈射在包括可靠性和成本在內的各項指標上均優於蒸汽彈射。該網友還引述馬偉明院士的話稱,雖然兩種彈射方式的具體對比結果要在6月底出來,但對電磁彈射器獲勝非常自信。

馬偉明院士在上海大學舉辦講座畫面

相比較蒸汽彈射,電磁彈射具有彈射性能更好、彈射更為可控、可靠性更高、適裝性更佳等優勢。因此中國的航母發展之路上,採用電磁彈射器取代蒸汽彈射器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美國最新服役的「傑拉德·福特」號核動力航母已經首次在世界上採用了電磁彈射器。

電磁彈射器雖好,但這種裝備在完全實用化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的技術難點,比如儲能技術、直線電機技術、彈射控制技術等。儲能技術的難點是需要找到能量密度很高的儲能方式,否則儲能裝置本身體積重量超標就不能滿足上艦使用的要求;彈射控制技術的難點在於對直線電機的實時反饋控制,以及對各種信息的組網、交互與處理。直線電機技術的難點是儘可能提高它的功率密度和能量效率,並且具備海洋環境適應能力。

7月28日,美國福特號航母完成首次艦載機電磁彈射起飛

此前,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軍事專家王群教授曾指出,理論上講,無論是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航母,都能夠使用電磁彈射。因為,無論是電磁彈射還是蒸汽彈射,只要有足夠的能量提供就可以正常運行。從目前馬偉明教授的研究成果來看,中國目前已經有了成熟的儲能技術和電力自動調節的能力。

此外,電磁彈射器與航母上其他電氣設備的電磁兼容性也是一個需要嚴肅認真對待的問題。電磁彈射器在彈射過程中,發射器周圍會產生強電磁場,這將會對發射平台、系統本身和待彈射艦載機上的電氣設備造成干擾甚至破壞,如何在發射系統中進行電磁兼容性設計,保證系統的適配性是電磁彈射器必須要研究的問題。

蒸汽彈射改為採用電磁彈射後,航母甲板上再也不會出現惱人的蒸汽了

既然採用了電磁彈射器作為航母艦載機的起飛方案,說明中國方面已經對上述這些問題都有了解決的信心,否則對於航母這種大國重器,不可能貿然進行技術革新。

 

可以想見,在未來的中國航空母艦上安裝電磁彈射器,可以保證其適應不同類型艦載機的起飛,大幅提高艦載機起飛效率,改善飛機受力情況,延長飛機壽命,從而大幅提高中國航母海空作戰能力。(作者署名:迷彩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