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巴馬時代,美國的亞洲戰略是構築「亞洲北約」以遏制中國的復興崛起。
「亞洲北約」的基礎是美日韓澳,重點拉攏對象是東協。所以,才有了釣魚島危機和南海危機。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12780089_1.html/ ]
在進入特朗普時代之後,美國的亞洲戰略似乎有所改變。
近日特朗普提出了「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願景」,著意刻化美日印澳「四國聯盟」的作用。
印度又成為了拉攏的重點對象,同時弱化了東協的地位和作用。
華盛頓許多人對「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和「四國同盟」寄予厚望,預期這會對中國的日益強大造成直接有力的反擊。
這是不是說明美國的亞洲戰略從「亞洲北約」向「四國聯盟」方向轉變呢?
美國的亞洲戰略何以轉變?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歐巴馬戰略的失敗。
製造南海危機、拉攏東協抗華是歐巴馬亞洲再平衡戰略的重點。然而,南海危機因為菲律賓的突然轉向,美國失去了抓手。東協不但沒有選邊站隊,甚至還加強了與中國在互聯互通和一帶一路上的合作。這基本上宣布了歐巴馬南海戰略再平衡的失敗。
如今亞洲互聯互通和一帶一路建設開展的紅紅火火,「亞洲北約」拉東協入伙已經基本上不可能。
這恐怕也是特朗普宣布亞洲戰略再平衡已死的重要原因,也是美國亞洲戰略轉變的重要原因。
另外,朝核危機不斷的發酵,同時也令美國無從下手。如果中美在南海發生軍事對歧,美國更無精力解決朝核危機,只能弱化南海問題。
為何會產生「四國聯盟」的構想?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日印澳三國不但是亞洲的重要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的經濟大國。如果日印澳三國能夠追隨美國,對中國是一個極大的牽制。
特別是印度:一方面,印度有心與我門爭奪亞洲領導地位;另一方面,印度視我們的一帶一路建設是一種巨大的威脅。
對美國來說,印度是一個最佳的爭取對象。「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願景」的提出,一方面意味著亞洲戰略的轉變與擴大,另一方面意味著印度將成為亞洲戰略的新支點。
「四國聯盟」能否建立?
四國的最大共同點或者說共同利益是,都不希望我國主導亞洲事務。這是構建四國聯盟的可行性前提。但這卻不意味著四國聯盟就一定能夠建立。
印度一直視自己是印度洋的主宰,輕易不會允許他國染指。與美國發展密切關係是一回事,結盟抗華則是另一回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12780089_1.html/ ]
一帶一路是一個極大的機遇,除美日之外,世界上的重要大國和多數沿線國家幾乎都積極參與,印度的加入恐怕也是早晚的事,即使是小日本也在謀求加入,而美國則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台階而已。
澳大利亞與美國是親密的盟友關係,也有心加入美國遏華戰隊。但是,澳大利亞的經濟離不開中國。中國經濟只要打一個噴涕,澳大利亞就得發燒。澳大利亞雖然不希望我們主導亞洲,但也絕不希望我們衰退。
小日本是最不希望中國復興崛起的國家。但小日本卻也怕成為中美對抗的炮灰。美國希望日本成為急先鋒或棋子,小日本則更希望中美對抗兩敗俱傷。
日印澳三國國情不同,發展戰略也不同,這三個國家在亞洲的利益需求也不相同,與美國的關係更不相同。這決定了很難形成一個整體。
特朗普真的想構建「四國聯盟」嗎?
「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願景」的提出,一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對歐巴馬的否定。是為了區別於歐巴馬的亞太戰略再平衡。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另外,提出的背景是美國的新南亞戰略,即拉攏印度的最大目之一是為了讓印度介入阿富汗局勢。
還有就是,從目前來看,特朗普對華關係的總基調還是「合作」。最重要的是,特朗普的優先原則帶有普遍性,不僅針對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同時也是針對盟友國家。
這意味著其出發點就不是結盟抗華,所以,特朗普未必真心想建成「四國聯盟」。
綜上所述,「四國聯盟」未必是特朗普的戰略思想,很可能是美國的政治家理論家們的一種希望,或者說是向特朗普提出的建議。
「亞洲北約」建不成,「四國聯盟」同樣也建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