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謠言已經跑遍了半個世界。」 ——馬克·吐溫
前幾天,北京和睦家醫院的一名義大利籍醫生在微博上「發飆」了:
讓這名醫生暴走的,是網上一個流傳甚廣的帖子。這個帖子裡宣稱,霧化治療比輸液的傷害更大,可能會直接吸入抗生素、激素等。
下面是這個被很多家長轉發的帖子:
其實,不僅是這個帖子,還有很多家長對「霧化」存在著誤解,認為霧化是蠻可怕的一種療法。
真的是這樣嗎?今天,讓我們來為大家撥開迷霧,走近霧化治療的真相。
(1)霧化是什麼?
寶媽們首先得明白:霧化不是一種藥,而是一種給藥方式,與口服藥物、輸液、注射一樣,是藥物進入體內的一種方式。
它的原理就是通過霧化裝置,將治療藥物分散成直徑為幾微米的小液滴或小顆粒(也就是氣溶膠),通過孩子的呼吸,藥物直接進入呼吸道和肺部,從而發揮藥效的一種簡便治療方式。
(2)什麼時候需要霧化治療?
在兒童呼吸系統疾病方面,霧化治療已成為重要的輔助治療措施。
哮喘、肺炎、氣管炎、支氣管炎、急慢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嬰幼兒喘息、早產兒慢性肺疾病,以及其他氣道炎症疾病、慢性肺部疾病和傳染性肺部疾病,均可以用霧化治療。
在治療時,醫生一般會根據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治療目的,選用不同的藥物進行霧化治療。
(3)比起吃藥和打針,霧化有哪些優點?
或許很多寶媽會問,對於孩子的各種咳嗽、肺炎、支氣管炎等,為什麼很多醫生會給出霧化方案?
這是因為,相較於口服、肌肉注射、靜脈給藥等,霧化——
直接作用於呼吸道和肺部,起效快,效果更好;
局部藥物濃度高,但總體用藥劑量小(僅為全身用藥的幾十分之一),副作用小;
使用方便,在家也可以做。
若把口服藥和靜脈給藥比喻成「狂轟亂炸」,那麼霧化吸入就是「定點打擊」,是在對患處直接下藥。但需要提醒的霧化只是輔助的治療方式,對輕型呼吸道感染治療效果好,嚴重的呼吸道感染還需遵醫囑搭配其它治療方式。
兒童霧化治療常用藥
抗炎消腫:布地奈德
氣管舒張劑: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異丙托溴銨、複方異丙托溴銨
祛痰:沐舒坦、乙醯半胱氨酸
氣道濕化劑:蒸餾水、0.45%鹽水或生理鹽水
別再被騙啦!真的像上文截圖的那個帖子說的那樣,霧化治療會讓孩子直接吸入抗生素、激素,嚴重傷害孩子健康嗎?
(1)霧化藥物不含抗生素!
對於霧化會讓兒童吸入抗生素的說法,許多醫生已經作出澄清:目前國內沒有兒科可以用的含抗生素霧化劑型上市,霧化與抗生素是沒有直接關係的,與濫用抗生素沒更有直接關係!
(2)激素吸入量很少,會很快被代謝分解掉
用於霧化吸入的激素只有布地奈德一種,是FDA唯一批准用於4歲以下兒童使用的霧化吸入激素,安全性非常好,激素的用量很小,而且很快被新陳代謝掉,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所以,關於霧化會直接吸入抗生素和激素影響孩子健康的說法,都是謠言!大家就不要再被騙啦!
(3)該選擇哪種霧化方式?
目前根據霧化給藥方法主要分兩種:噴射霧化(拋射劑和氧氣驅動)和超聲霧化(利用超聲波將藥液變成微細霧滴)。
但孩子更適合用噴射霧化的方式,因為噴射霧化的方式用藥劑量更準確,藥物利用率也更高。
而超聲霧化由於顆粒較大、用藥劑量不易掌握、容易吸入過多水蒸氣、藥物不穩定等原因,不適合兒童使用。
(1) 什麼情況下在家做霧化?
醫生指出,在病情的恢復期,以及對於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需要定期做霧化的情況,會建議家長在家裡自主霧化。
(2)家庭霧化與醫院霧化相比,優勢在哪裡?
首先,因為患兒依從性會很好,家庭的環境、氛圍不會讓患兒感覺焦慮或恐懼。
其次,使用的器具在消毒、清潔等護理方面相對會更細緻更好一些。
(3)家庭霧化要避免的誤區
霧化不是唯一的治療方式。有的家長不想給孩子吃藥和打針,就選霧化治療,這是不對的。需遵醫囑搭配其他治療方式。
不要自行買藥霧化。家庭霧化一定要嚴格執行醫囑,按照醫生提供的藥品、劑量和使用頻次執行。並在醫護人員培訓後使用。
不能長期使用霧化治療,不然有可能會造成局部黏膜損傷。
不要忽視去醫院複查。儘管可以在家霧化,仍然要重視去醫院做檢查,因為醫生要根據個體病情隨時調整用藥。
(4)如何挑選家用霧化器?
據醫生介紹,如果說明書上顯示小於3.5微米的霧化顆粒所佔比例達到50%~60%,說明該霧化器的霧化效果比較好。
另外,還有一個簡單的鑑別方法:將霧化器的噴頭對著鏡子,如果在鏡子上形成的是霧氣而不是水滴,說明霧化效果可以。
(5)霧化時的使用事項
盡量讓孩子坐著或者半躺,不要躺著和側躺;
霧化前半個小時不要飲食、不要擦面霜,並清除痰液和鼻涕、漱口。
每次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若出現頻繁咳嗽、氣促及其他不舒服,應馬上停止。
保持孩子與他人90cm的距離,避免交叉感染。
每次使用後需要清洗、消毒器材,盡量使用一次性管道。避免多個家人混用造成交叉感染。
面罩距離面部不要超過2公分,手柄保持垂直。不要讓煙霧進入眼睛。
霧化之後要洗臉和漱口,並幫助孩子翻身拍背、促進排痰。
正如文章開頭那位和睦家醫生所說,霧化是一種常規的、很有用的治療方式,誇大霧化對孩子健康的傷害,是一種沒有科學依據、誤導大眾的做法。
作為家長,我們要有戳穿謠言的勇氣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