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日本巨頭倒下了!再見,142年的東芝!

@ 2017-11-16

文|牛彈琴

 

來源:鳳凰網、新浪網、財經內參(ID:mofzpy)、央視財經等

(一)

海信收購東芝電視

就在11月14日,又一個重大消息傳來:

東芝,一個142年的老牌公司,花落中國!

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共同宣布:

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股權的95%,正式轉讓給海信!

該項股權轉讓金額暫計為129億日元,預期將於20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轉讓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

 

早在 2016 年 3 月,美的集團宣布以 537 億日元(約 4.73 億美元)購入『東芝家電業務』的 80.1% 股權 ,並獲得了 5000 項技術專利轉讓以及 40 年的品牌使用權。

所以,東芝電視把白色家電賣給了美的,把電視轉讓給了海信。

這麼一家雇了18萬員工、全球矚目的巨無霸公司,如今就要納入中國製造的版圖了!

東芝,一個142年的公司,現在幾乎徹底歸零了。

(二)

業績虧損受累於核電業務

東芝,曾經是一個多牛掰的公司啊。

「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

許多中國人對此仍然耳熟能詳。這家成立於1875年的日本家電品牌,可謂是家喻戶曉,至今已有142年的歷史。

在那個物品還比較匱乏的年代,高品質的東芝家電,成為很多中國人生活檔次的標誌。

以做鐘錶起家的東芝,從生產燈泡開始壯大後,日本的第一台日產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吸塵器、電飯煲等等都是由東芝開始生產的。

特別在顯示技術領域,東芝更是引領了日本乃至世界科技潮流。2016年,東芝電視銷量仍位居日本市場前三(IHS),因品質過硬,備受市場喜愛追捧。

但是,社會風雲瞬息萬變,世界已經不是那個世界!

從直接原因看,東芝退敗是戰略方向出問題了,不與時俱進和不斷創新,而是墨守成規,一條路走到黑。

東芝經營危機的開端,來自於2006年以54億美元收購美國西屋電氣公司,這比原定價格高了將近3倍。東芝之所以這麼大手筆投入,目的是拿到美國先進的核電技術,進而攻占核電站建設市場。

沒想到,2011年日本爆發了福島核電站問題,導致全世界範圍內開始討論核電站的安全問題,很多國家陸續停止了核電站的計劃。這一下,東芝核電站部門,反而成了自己的包袱。

然而,和日本大部分企業一樣,面臨危機,東芝墨守成規。即使本想賺錢的核能領域開始虧錢,但幾位社長還是堅持繼續核能事業,直到虧損越來越大,不可彌補。

為了填補核電部門出現的大窟窿,東芝開始砸鍋賣鐵,填補虧損的空缺。

(三)

為避免退市,頻頻出售資產

核能領域虧錢後,為了避免連續經營虧損而退市,日本東芝開始走上連續出賣資產的不歸路!

2015年末,東芝就把印度尼西亞自主彩電生產工廠和二槽式洗衣機生產製造基地的土地和建築資產(作價約2500萬美元)出售給創維集團。

2016年,東芝又把以洗衣機、冰箱等主營白色家電業務的子公司出售給了美的集團。

今年10月份,東芝將快閃記憶體晶片子公司作價2萬億日元(約合175億美元)出售給貝恩資本(成員包括蘋果、戴爾、海力士等)領導的財團。

現在,電視業務花落海信,而東芝電腦業務也在出售之列。如果再退出電腦市場,東芝旗下面對一般消費者的業務將幾乎消失。

 

所以,從深層次原因看,東芝在出現經營危機後,為擺脫困境,採取壓縮產能,以「擠膿」決心剝離虧損家電行業,創新節奏放慢,在網際網路時代無法跟上市場變化的腳步。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年給東芝帶來輝煌和利潤的家電產業,最近幾年也成為了東芝的最大的「拖油瓶」。

如今,隨著電視業務賣給了海信,東芝公司,算是畫上了一個大的句號。

日本企業倒不缺創新精神,但缺乏主動尋求新領域的突破性思維,對行業方向的前瞻性把握。

日本人的「匠人精神」,繼承傳統將產品的每一處細節都做到極致,善於將A做成A+、A++,甚至A+++,但市場瞬息萬變,需要的可能是B。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企業不能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四)

中國製造正在提速!

在1989年,世界前十的半導體企業有6家都是日本企業,日本包攬前三。

然而今天,很多日企「以身相許」了。

當年叱吒全球家電市場的日本巨頭企業已輝煌不再:

三洋電機已被海爾家電收購;三洋電視也被長虹公司所收購;聯想於前年收購日本 NEC 的 90% 股份,以及富士通個人電腦的 51% 的股權。一次次的收購交易,不難看出國產家電企業正在這 10 年內飛速發展。

僅僅十來年,中國製造在各行業的崛起,已經把日本企業擠壓得喘不過氣來!

十年前,有人說日立電視多好、松下電視多高清,而中國連個電視機都造不出來;如今,市面上看不到多少日本電視了,中國電視機行業迅速崛起擠垮了日本電視機市場。

十年前,有人說日本的東芝電腦用著逼格多高,中國連個電腦品牌都沒有;如今,市面上的東芝電腦堪稱熊貓,聯想現在已經成為pc端龍頭老大,併購了美國的IBM。日本pc行業衰落!

十年前,有人說日本的索尼、夏普比國內的手機就是好,中國只能造個山寨機;如今,再看今天的日本市場,華為力壓日本廠商,2015年7月,日本公開市場占有率第一。

十年前,有人說三洋的洗衣機比國產的好用,國內連造洗衣機的技術都沒;如今,海爾洗衣機不僅銷往全球,還造出了專門洗土豆的洗衣機。日本媒體更稱海爾是日本家電行業的掘墓人!

這是要把日本往絕路上逼啊,電器、電腦、手機等等已經慢慢沒日本啥事了。

 

覆巢之下無完卵。而百年品牌神戶制鋼曝出造假,更是是屋漏偏逢連陰雨,讓日本製造的神話破碎,蛋清、蛋黃已經流了一地。

日本企業的集體潰敗,標誌著高高在上的「日本製造」走下神壇。

可以肯定,只要循序漸進地升級技術和管理,逐步提升研發能力和品牌影響力,中國製造將變得越來越強!

全球高端製造業的霸主,正在逐步易位到中國人的手裡。全球經濟的版圖,也將徹底被中國人改寫!

激盪變幻的市場背後,恰恰是中國製造的崛起!

 

「日本製造」的衰落,

足以成為中國製造業的鏡鑒,

其衰落後留下的市場空間,

 

更應成為中國企業奮力趕上的動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