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耳屎一定要清理,媽媽需要做到這幾點,保護寶寶的耳朵!

@ 2017-11-14

你是怎樣給寶寶清耳屎的?

這個問題最近在網上挺火。問了周圍一圈的媽媽,有說經常拿小棉簽、小鑷子清的,有說從來不敢清的,還有少數人曾經去醫院清理的,大多數媽媽都表示:看著寶寶有耳屎,怎麼都不舒服,隨時都想摳。

看了網上一些評論,有的幾歲的孩子從來沒清過,結果去醫院好不容易挖出了1cm長的硬塊,聽著渾身就不舒服……

其實媽媽們也是寶寶的「鏟屎官」,耳屎、鼻屎、便便,這「三屎」整天讓我們坐立難安,你也是「挖耳朵強迫症十級患者」嗎?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今天我們就來為小耳屎伸冤。

耳屎對不起,你是保護耳朵的小衛士

人的耳朵裡有一段軟骨叫做耵聹腺,它在耳朵眼附近的位置,分泌一些淡黃色、蠟樣的碎屑,這就是我們俗稱的耳屎。耳屎和耳朵皮膚腺分泌的油脂混合,有時也會附著在耳道表面。

這些分泌物對耳朵來說大有用處,他們能夠:

•吸附灰塵和其他顆粒,清潔耳道;

•緩衝較強聲波,保護耳膜;

•不那麼美味,趕走小飛蟲;

•纏住外來的水,防止髒水深入引發感染等。

當耳屎越來越多,就會慢慢湧出耳道,自然脫落。

耳屎需要清理,但別讓它會越清越多

小寶寶的耳屎比成人要多,但是小的耳屎多會隨著寶寶的運動而自行排出,不需要經常清理。

像很多媽媽那樣僅用棉簽或者小拇指,過於頻繁,過於深度的清潔,常常會刺激到耵聹腺,使寶寶的耳屎越分泌越多,還容易把耳屎弄得更深入耳道,甚至引發耳道感染。

但有時候,耳屎太大且堆積的速度比身體自動驅逐它要快,以致於內耳道裡耳屎愈來愈多,有時在裡面晃動、發癢,會讓寶寶很不舒服,耳屎太多了還會影響聽力,尤其是在中耳引起感染的時候,還會讓寶寶感到疼痛。

那!什麼時候需要清耳屎?

對於不會表達的小嬰兒來說真的很難判斷,媽媽們需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舉動,如果出現抓撓耳朵,或者用自己的小手指摳耳朵時,就要清理了。觀察耳屎的顏色也可以作為判斷依據,如果有大塊的耳屎,在耳外憑肉眼就能看到,那種想摳而摳不得的心情你一定也懂……健康的耳屎顏色是奶白色的、淡黃色的、清透的,而褐色的耳屎就要重視了,它通常是由耳部感染引起的,最好求助醫生。

寶寶的耳屎這樣清

可經常清理外耳,不要用棉簽深入耳道清理。洗澡後如果寶寶耳道口附近潮濕,可用棉簽輕輕將週邊擦拭乾淨。

如果寶寶耳內耳屎過多,或者比較頑固,和睦家醫院的張亞停醫生建議使用可以軟化耳屎的滴耳液,幫助耳屎自動掉出來。

這組美國的嬰幼兒科普漫畫告訴你應該怎樣清理耳屎。

1、去醫院耳鼻喉科請醫生清理,通常醫生會先檢查再用專用藥水軟化耳屎,再用專業工具清理。可以定期讓醫生清理一次。(但素,在中國,清個耳屎還要去醫院是不是太矯情了?排隊掛號等得不要不要的。)

2、可以在家自配軟化藥水,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醫用消毒作用)和水以1:1的比例混合,然後準備清理寶寶的耳朵。會海淘的媽媽可以淘Debrox這種軟化耳屎的藥水,是非處方藥。

3、讓寶寶向一側躺下,為了讓寶寶安靜下來,可以餵奶,或者跟他說話唱歌,也可以找個人來幫你把住寶寶。

4、用小滴管滴大約10滴清理液進耳朵,會讓寶寶很不舒服,大哭大叫這都是正常的,你的動作最好快點。

5、讓液體在耳朵裡停留1-2分鐘,讓寶寶坐直,你會看到軟化了的耳屎隨液體流出耳朵,再在外耳清理掉就好。(如果寶寶還能承受的話,就同樣的順序清理另一側,不行的話就改天再清理另一側。)

當然,這種清理方法只是一種指導,你覺得無法操作的話還是讓醫生清理,讓醫生指導你進行家庭清理。但是,經常用手指、棉簽或鑷子給寶寶摳耳朵這種癮,一定得戒呀。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