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在洞郎地區結束對峙已經兩個月余,印度媒體不斷發文,期待中印雙方就邊界問題舉行特別代表會晤,印度《經濟時報》近日稱,印度方面正為在新德里與中印邊界問題中方特別代表對話做準備,而且該媒體披露,中印新一輪邊界對話會,印要重點和中國談「互信」。
其實,印度所謂與中國談「互信」問題,實在是有點口是心非。眾所周知,中印問題根本的就是地緣思維,實質上是印度企圖在中印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地帶」,以守衛自身所謂的國家安全,特別是最近幾十年兩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印度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全方位落後中國,這種想法不得不束之高閣,但它在邊境挑起事端的企圖一直沒有停止,甚至還經常拿一些流竄到印度境內的藏獨分子做文章。所以,不論何時何地,只要印度具有足夠的實力,這種想法必然再次付諸實踐。
擺在其次的才是中印的邊境爭端。其實在中印關係的歷史上早就對此事有了定論。老人家當年就曾經指出,中印關係是鄰里關係,鄰里之間有衝突、有爭議、有矛盾是正常不過之事。但是,如果印度改變它的根本性質,與一些野心勃勃的國家進行結盟,那麼中印關係的性質就發生了改變。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印關係的好與壞、退與進,實質是與印度一貫的國策和作風所聯繫的,並非是在具體的問題之上。因此,對於印度,不僅關注它講什麼,更加關注它做什麼。
很顯然,印度這個國家的妒忌心非常嚴重,一直想做繼美、俄之後的世界第三大國。但是,當年英國撤退之後,留給了印度一個外表統一、但內部分裂十分嚴重的國度,內部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貴族與平民的矛盾極深。正因如此,國際上早就有過判斷,認為在印度這樣一種文化形態下,很難產生出一個偉大的國家。中印之間的差距只會會越拉越大,這是印度的「體質」所決定的。
在歐巴馬政府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之前,印度主要還是依託俄羅斯發展自身的軍事力量,印度80%以上的主要是俄制裝備,也就是說,印度企圖依託俄羅斯實現與中國之間的戰略平衡。俄羅斯主要依靠軍工銷售實現國家經濟和國防武器裝備的發展,軍工經濟是俄羅斯繼能源經濟之後的重要來源。所以,俄羅斯會將自己的武器裝備賣給印度。但是,人們也看到,印度既得了某些便宜,當然也吃了很多大虧,比如,俄羅斯將自己的二代戰機稍加改變,就以三代機的價格銷售給印度;俄羅斯曾將一艘使用了30年的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免費送印度,如今卻成了印度的噩夢。有數據顯示,俄羅斯通過維護、升級和軍售艦載機等方式,至少從印度口袋裡掏走了30億,遠遠超過了航母本身的價格。當然,在龐大的俄印軍火貿易中,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印度人自然也知道,俄羅斯並不是真正要實現印度武器裝備現代化。所以,印度在13年之後,藉助「亞太再平衡」戰略開始轉投美國的趨勢。特別今年以來,美國人不僅要賣給印度F-16的生產線,還表示要幫助印度實現軍事現代化,這樣的誘惑印度自然扛不住的。特別美國人剛剛提出遂行「印-太」戰略,這就極有可能促使印度又可能成為「日本第二式」的國家。這幾天,印度軍艦剛剛參加完與俄羅斯的聯合軍演,就直接跑到日本海與美日戰船合練,接著又傳出印度軍方讓美國海軍上了租賃俄羅斯的潛艇,印度與美日結盟的企圖已經越來越明顯。
所以,如果印度抱著這樣的想法來和中國談「互信」的問題,顯然是一種戰略性質的欺騙。除非,一是放棄地緣戰略的上明爭暗鬥,特別是放棄走向戰略同盟性質的國際關係;二是放棄軍事上的對抗思維,將部署在中國邊境上的兵力減少到合理範圍,這才是誠意;三是不要再試圖抵制「一帶一路」;四是在印度洋問題上作出正確的抉擇,不要給一些霸權勢力國家做嫁衣。沒有這些,印度人的誠意就顯然不足。
大國關係從來就不是空洞的,「互信」也不是空虛的,不能口頭上喊著和平的口號,背地裡卻做著有違和平的勾當。中國渴望和平,但是需要真和平,而不是需要假和平;需要真感情,不需要假情意。在這個世界上,只有那些把別人都成傻子看待人,才是真正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