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日,早起之時總免不了有些疲憊
從養生的角度來說
這其實是在提醒我們:該睡懶覺了。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曾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
意為冬日之時,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議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的睡個懶覺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如起來正好看見陽光,可進行「日光浴」
迎著溫暖的陽光,驅散身上的寒氣
暖洋洋的,仿佛心情都明媚了許多
還能在「陰盛陽衰」的冬天固護下陽氣。
若是休息日,這時最宜溫壺好酒,躲在被窩
吃些熱的、好吃的美食
歲月靜好便是如此
冬日養生宜吃這些
防肺寒,熱粥散寒
風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見的毛病,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症狀較輕的,可熬些熱粥來散寒,裹著被子微熱而出小汗,然後休息一兩日便好。
紅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C,具有補虛乏,健脾胃、強腎陰及暖胃、益肺等功效。在寒冷的冬日裡,來一個熱乎乎的紅薯,不僅好吃還能養生,可謂兩全其美。
紅棗含有的維生素,比蔬菜和水果的含量還要高,尤其重要的是,它還含有生物類黃酮物質,能保護維生素 C不受破壞,是人體增加免疫力、抗衰老的補品,中醫認為紅棗有益氣養血、健脾益智之功。
海帶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具有產熱效應,可以加快組織細胞的氧化過程,提高人體基礎代謝,並使皮膚血流加快,所以能減輕寒冷等,故寒冷天氣多喝海帶湯可增強抗寒力。
香菇又名冬菇,是冬令的滋補食品,熱量低,蛋白質、維生素含量高,具有益氣補虛,健脾胃,托痘疹的功效,適用於久病體虛、食欲不振等病症,經常食用香菇對於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也有良好的效果。
冬季進補,宜少食生冷,多吃熱量高的食物,但需要注意,也不能大補,凡事都要講究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