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德國日本假貨太多!中國製造榮獲 "世界最值得信賴獎"?

@ 2017-11-11

一個國家成就輝煌可能需要百年的努力,但有時,一個失誤就能讓它們毀於一旦。在中國人心中被譽為神的「德國製造」和「日本製造」,如今就遇到了史無前例的信譽危機,不僅來自於自身的過失,更有「中國製造」在後面追趕的壓力,以前以數量和性價比取勝的中國貨,搖身一變「便宜又好用「,一向對中國狗眼相看的歐洲媒體最近一改畫風,紛紛唱起了中國讚歌。

據西班牙著名媒體《世界報》稱,中國製造已向質量時代過渡,並感嘆到中國近年來努力改變中國貨質量不高的名聲,重組工業結構,從數量時代向質量時代過渡,致力於超越德國、美國和日本,這種文風還真是讓人不太習慣。

有人會質疑,超越德國日本不是做夢嗎,他們可是「工匠精神「的典範,即使現在處於下坡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依舊比中國貨質量好。這可不一定了,日本德國之所以製造業享譽全球,在於德國是一個福利社會,日本則是公司CEO與一線工作人員薪資差異最小的國家之一,日本、德國社會的經濟結構決定了一線的工程師、工人有可能被說服老老實實堅持搞工程技術,拉低了貧富差距,加強了福利保障,那些工程師之內的當然會一心專注科研,才會有百年的工業積累,這跟民族的優越性完全無關。

而最近,日本神戶制鋼所數據造假醜聞不斷發酵,被爆出篡改質檢相關證明,偽造強度和尺寸等數據,而在引以為傲的汽車領域,極富盛名的日產、斯巴魯等汽車品牌也涉嫌造假並陷入各種召回事件,暴露了日本社會一大窟窿——長期以來支撐日本製造業走強的社會根基趨於瓦解,在中國製造的強競爭下,日本製造業整體上已經從進攻型轉向防守態勢,並且,日本一度領先世界的生產組織方式也已落伍,網際網路技術方面也落後中國。趁日本傳統體制趨於瓦解,適應時代潮流的新體制又尚未建成之際,中國製造迎來上位的最好契機。

至於德國製造的神話,德國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南德意志報》曾經刊發過一篇文章《不要期待奇蹟》寫道:「中國人把青島地下水道的完備歸功於德國人,而實際上德國人對其所作貢獻不過3%。德國人的廚房並不像化學實驗室,德國也有小偷,德國的火車也不總是準點。」很多貼有德國標籤的貨品也不見得是德國製造,德國產品固然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同行襯托的好。

近年來,伴隨高鐵、無人機、智慧型手機等遠洋出海,「中國製造」的國際影響力已非同小可。德國權威質量管理機構德國質量協會(DGQ)和德國市場研究機構「Innofact」公布的一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八成德國人認為「中國製造」是「德國製造」的對手,約3/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製造」的質量20年後會更好。讚譽之下,國人還應保持清醒的頭腦,超越德國和日本製造任重道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