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繳獲響尾蛇飛彈無法仿製 最終決定如今看很明智

@ 2017-11-10

中國繳獲的美製響尾蛇飛彈

中國軍工企業在第十七屆北京國際航空展上展出了多種型號的空空飛彈,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但是回想數十年前中國空空飛彈研製遭遇的尷尬,才知道如今取得的成就多麼來之不易。

中國空空飛彈的研發是從一枚繳獲的美製響尾蛇飛彈開始的,但是歷史數月之久,毫無進展,不得不將飛彈交給蘇聯方面仿製。

1958年九二四溫州灣空戰,當時對方發射的一枚響尾蛇飛彈墜地沒有爆炸,墜落在溫州。該飛彈是世界上首款紅外製導格鬥型空空飛彈,比當時中國裝備的仿製蘇聯AA-1的霹靂1飛彈先進的多,我國獲得殘骸後立即開始逆向工程,1958年10月3日正式開始解剖分析及仿製的任務,命名為「55號」工程,要求到當年11月25日前複製出一枚試驗彈。——對於當時中國的軍工科研水平,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事實也是如此,研發數月沒有進展之後,蘇聯得知消息,要求中國將飛彈送往莫斯科,中國開始為了想自己研發,找了不少理由推脫,蘇聯方面也非常想得到這枚飛彈的技術,不惜以中止向中國發送中程彈道飛彈生產資料相要挾,中國最終不得不派專機將飛彈送往莫斯科。

蘇聯隨後在1961年內仿製成功,命名為K-13空空飛彈,掛載在新型戰機米格-21上,中國依然沒有重大突破,不過在研製過程中,掌握了高敏感型硫化鉛紅外探測器技術。

中國霹靂空空飛彈

蘇聯當時表現的也非常慷慨,在1961年,中蘇簽訂轉讓米格-21全套技術及K-13空空飛彈的協議,中國也很明智地放棄了響尾蛇的仿製工程,用時3年學習K-13的技術,最終將仿製的空空飛彈命名為霹靂-2。霹靂-1隨即退役,霹靂-2配備在國產殲-6、殲-7戰機上,服役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陸續退役。

 

如今,中國最先進的霹靂系列空空飛彈令全球為之矚目,技術水平處於領先地位,性能不遜色於美國「響尾蛇」系列最先進的AIM-9X飛彈。從最初完全仿製蘇聯AA-1的霹靂-1到逆向工程「響尾蛇」失敗,再次仿製蘇聯K-13生產出自己的霹靂-2,再到如今先進的霹靂-10、霹靂-15,期間中國先後學習融合了美國、俄羅斯、以色列和義大利等多個國家的飛彈技術,最終形成中國獨特的空空飛彈技術。(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