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20進展沒有想像那麼快 是否正式立都項尚未可知

@ 2017-11-10

新世紀以來,中國國防事業尤其是航空武器裝備的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殲-20、運-20、直-20等三個「20」相繼現身,隨之而來的熱門話題則是中國下一代戰略轟炸機「轟-20」何時能夠出現。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網際網路上多次傳出了「轟-20首機組裝及地面測試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的消息,甚至有外媒言之鑿鑿地報道稱,中國首架「轟-20」原型機已於2017年6月在西飛集團下線,將在2018年首飛。

儘管時任空軍司令員的馬曉天在2016年就證實,中國正在發展新一代遠程轟炸機,但是目前並沒有任何關於轟-20的其他資料出現,這裡面的原因,除了軍用飛機需嚴格保密外,另一個原因可能就是這個項目進展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快。

近年來,中國的周邊的安全形勢雖然不容樂觀,但是整體的安全形勢其實還是相對有所改善的,在已經擁有了相對可靠核威懾能力的情況下,美國B-2這樣可以執行全球打擊任務的戰略轟炸機,對中國來說需求並不迫切。

簡單來說,潛在對手和威脅目標的不確定性,將會為「轟-20」項目的發展也帶來很多的不確定性。

 

美國下一代戰略轟炸機B-21除了執行常規轟炸和核打擊,還要擔負偵察和電子戰任務

隨著中國航母的發展和建設,「島鏈」對中國國家安全和海洋權益的潛在與現實影響越發突出。所以,如何突破美軍在太平洋上的以一線基地為基軸,以日本、韓國、沖繩、關島等基地和設施為核心的「太平洋多重鎖鏈」,仍然是中國遠程打擊力量目前最迫切的需求。這種需求在近期有了一個很好的體現:美國防務新聞網10月31日引述美軍方吹風會的內容稱,中國轟炸機曾飛抵美國屬地關島,並進行模擬轟炸演練。

在這種需求下,作戰半徑可以達到3000公里的「遠程戰鬥轟炸機」是一種相對較好的選擇,如果這種遠程戰略轟炸機如果研製成功的話,至少應該具備三方面能力:一是遠程作戰,作戰半徑向東覆蓋太平洋中線以西地區,特別是第二島鏈區域,對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部署構成威懾;向西可覆蓋中亞地區;向南可以輻射印度全境,包括南海以及南海以南的國家,以保證我國南海地區的能源資源安全。

在沒有明確「用來轟炸誰?」這個問題之前,轟-20可能只是一個叫法,是否正式立項尚未可知

當然,這種遠程戰鬥轟炸機顯然無法彌補中國「三位一體核力量」中空基核力量的缺失,而中國既然要發展戰略空軍,與世界軍事強國相比的最大差距就是戰略轟炸機,未來唯有發展真正的戰略轟炸機,才能建立起一支與中國大國地位相襯的戰略空軍。

 

馬曉天所說的「遠程打擊轟炸機」究竟是遠程戰鬥轟炸機,還是戰略轟炸機,且需拭目以待

我們再來回顧時任空軍司令員的馬曉天的原話:我們現在發展新一代的遠程打擊轟炸機,將來你會看到的。而「遠程打擊轟炸機」其實是一個比較含糊的名稱,馬曉天並沒有直接說出外界期盼的「戰略轟炸機」這一概念。

 

此外有分析認為,與戰略轟炸機相比,目前中國最為急切需要建設的核威懾能力是海基核力量。與陸基核力量和空基核力量相比,海基核力量的機動性、隱蔽性和生存能力明顯更優異,尤其是其二次核打擊能力是前兩者所不能比擬的。(作者署名:迷彩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