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購F35為何也難攻擊中國航母 電彈版殲20將上艦

@ 2017-11-07

殲-20服役表明中國已經掌握五代作戰飛機技術

遼寧號航空母艦給日本上下巨大心理衝擊

近日,海外媒體發表文章指出,中國海軍海上防空能力飛躍發展,已經形成嚴密防空體系,如果沒有美軍協助,日本航空自衛隊已經無力對中國海軍編隊發起攻擊。

這篇文章讓人頗為感嘆,此前防空能力一直被外界視為中國海軍一個薄弱環節,經過不懈努力,特別是航空母艦、新型防空艦艇、先進艦空飛彈列裝部隊,如今已經能夠傲視群雄。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反艦飛彈是日本武器裝備發展一個重點,而空中打擊水面目標又是其中一個關鍵環節,所以日本一直非常得視空艦飛彈發展,上世紀70年代日本就研製了80式空艦飛彈(ASM-1),它與法國AM-39飛魚空艦飛彈相近,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中繼慣導加末段主動雷達制導,最大射程50公里左右,可以掠海攻擊,掛載在F-4EJ戰鬥機、F-1攻擊機上面,當時中國海軍從法國引進了海響尾蛇艦空飛彈,並且進行了國產化這就是紅旗-7空飛彈,海響尾蛇飛彈在試驗定型之中曾經攔截過飛魚空艦飛彈,因此國產紅旗-7也可以攔截80式空艦飛彈。

進入80年代之後,日本又研製了更加先進的91式空艦飛彈,它採用渦噴發動機,射程提高到150公里左右,提高了制導系統、飛控系統性能,可以在末段進行蛇形機動,突防能力更強,另外日本還提高了平台搭載能力,P-3C反潛機可以搭載6枚,P-1甚至可以搭載8枚91式空艦飛彈,在91式空艦飛彈基礎上,日本又研製了93式空艦飛彈,它用紅外成像制導系統替代了91式空艦飛彈末制導雷達,增加了飛彈探測能力和抗干擾能力,與此同時,日本還引進了E-2C、E-767預警機、LINK-16數據鏈等先進系統,對海探測、指揮引導能力大為提高,可以發動一定規模飽和攻擊,以中國海軍水面編隊當時對空防禦能力很難抵擋這樣攻擊。

日本第二代91式空艦飛彈

改進型93空艦飛彈

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發展可以用一日千里來形容,首先裝備了大型防空驅逐艦,這些艦艇配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紅旗-9艦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可以同時探測和攻擊空中多個目標,另外新型中近程艦空飛彈、近程艦空飛彈、近防反導艦炮相繼裝備部隊,大大提高了中國海軍抗飽和攻擊能力,其中紅旗-9艦空飛彈改進型射程已經達到200公里左右,可以覆蓋91和93式空艦飛彈射程,對方需要突防中國海軍水面編隊對空防禦體系才能發射飛彈進行攻擊,攻擊能力受到削弱。

中國海軍新一代水面艦艇服役之後,海上防空能力大為增強

航空母艦列裝讓中國海軍海上防空能力產生了質的提高,中國海軍航空母艦配備有殲-15戰鬥機和直-18預警直升機,殲-15可以在距離航母200-300公里地方巡邏2個小時以上,直-18預警直升機安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它對於低空目標可以提供100-200公里探測距離,兩者通過數據鏈相聯接可以形成聯合網絡作戰系統,可以為編隊建立堅固防線。並且直-18還可以與紅旗-9艦空飛彈形成協同交戰系統,跨越水天線攔截目標,另外中國空軍、海軍航空兵在作戰飛機數量、質量上都超過了日本航空自衛隊,所以海外媒體認為日本航空自衛隊憑藉現有空艦能力已經難以攻擊中國海軍航母編隊。

 日本企圖用XASM-3扳回

 F-35也是救命稻草

 

    日本也採取一系列措施企圖將局面扳回,研製了新一代ASM-3反艦飛彈,它採用了固體衝壓發動機,射程提高到200公里,不過從飛彈尺寸、重量來看,這個指標應該是高空彈道情況下數據,末制導系統更新為主/被動雷達制導系統,示來ASM-3可能用於壓制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編隊防空艦艇,掩護其他反艦飛彈進行攻擊,為了奪取制空權,日本航空自衛隊還引進了F-35J戰鬥機,它具備隱身作戰能力,對中國空軍、海軍航空兵現役戰鬥機具備較大優勢,可以用來爭奪制空權和掩護攻擊機群。

 隨著中國空軍裝備殲-20,這些努力也是浮雲

不過中國空軍已經裝備了殲-20戰鬥機,它同樣具備良好隱身性能,整體作戰能力可以達到甚至超過F-35J戰鬥機,這樣日本航空自衛隊憑藉F-35J也難以奪取空中優勢,也就難以為攻擊機提供可靠掩護,另外中國在電磁彈射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這個技術的國家,未來中國海軍航母將會配備電磁彈射器,艦載機也將更新來殲-20戰鬥機、固定翼艦載預警機,整體作戰能力將會達到當今領先水平,以日本航空自衛隊實力對中國海軍水面編隊只能用望洋興嘆來形容。(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本網註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新浪網,凡署名作者的,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