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首款超大直逕自主研發製造的盾構機問世了。官方媒體對其進行了密集報道。這款設備的問世,可謂是新的國之重器。讓世界再次領略到了中國創造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款盾構機到底牛在哪裡?
盾構機也許對大多數人來說非常的陌生,但現實中幾乎所有人卻都在享受它帶來的便利。比如說地鐵、鐵路或公路的隧道。只要是在地下的部分都可以用盾構機來進行修築。工程上把他形象的稱之為地下蛟龍。它可以在地下一次性的完成挖掘、排土、推進和隧道的簡單加固。大大提高了隧道的修建速度。是現代大城市和地下空間發展的利器。之前盾構機一直被西方國家所壟斷,我國並不具備這種設備的生產能力。所以只能是採購成型設備。這也是我國地鐵和隧道建造成本高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國有60%以上的地下隧道是使用盾構機修建的。未來這一比例還將提高。
所以面對如此局面,我國開始自主研發盾構機。本次下線的是一款超大直徑的泥水平衡盾構機。在這之前已經有多款不同類型的國產盾構機開始生產並出口。之所以對這款設備集中報道,是因為它龐大的身軀,新款盾構機,長度達百米,直徑15.03米,重4000噸,是由我國中鐵裝備製造的,在3年里,這家企業已經接連突破了,國內最大斷面硬岩掘進機、國內首台硬岩泥水頂管機、國內首批雙護盾TBM、世界最小直徑硬岩TBM、世界首台馬蹄形盾構、國產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等,一系列被西方長期壟斷和封鎖的技術設備,並不斷刷新著我國和世界記錄。為我國節省了巨額的資金。
從前,在我國還無法生產這些設備時,都是採購或租賃德國的相關設備。還要由生產廠家派遣技術人員指導作業。而且由於受制於人,廠家派遣到現場的技術人員要求非常苛刻,周末不上班,人員周末不上班,但設備仍然要計算租賃費用。甚至不管是人員還是設備都是從走出家門的那一分鐘就開始計時首收費。技術人員都是按每小時800歐元計算。並且操作上還必須聽命於對方。完全沒有主動權和話語權。
但是短短3年的時間,中國人接連突破了多項被西方國家壟斷多年的技術和設備難題。讓全世界都為止驚訝。如今中鐵裝備已經成為國內最大,世界第二的隧道設備出口廠家,累計生產製造隧道設備已超過1500台,占據國際市場份額60%以上。並讓德國的同類設備降價幅度超過50%。
不僅如此,我國還首次制定了《全斷面隧道掘進機-術語和商業規格》等5項國家標準,而在世界上其他國家還沒有一種類似的相關標準。也就是說,中國標準的制定也同時成為了世界同行業的第一款標準。這再一次震驚了那些所謂的已開發國家。因為不管在哪個領域和行業上,一直都是西方在制定規則。從未有人正面挑戰這些規則。而如今的中國不僅打破了西方的壟斷局面,更是制定了屬於中國人的規則,這一時間讓西方有些不適應。
其實,近年來不僅是盾構機,中國早就在航空航天、量子通信、超算、核能和高鐵高鐵領域開始制定屬於中國人的國際規則。如今的西方國家應該開始學會適應。不然遲早會跟不上中國的腳步。各位看客老爺,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