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寶寶能力發展 & 早期教育指南(很全,建議收藏)

@ 2017-11-05

懷特說,一個孩子出生後頭3年經歷對於其基本人格的形成有著無可替代的影響,可謂人生中的黃金三年。

新手父母往往面對這個沒有自帶說明書的寶寶手足無措,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從出生到三歲》這本書,讓初為父母的我們不再那麼彷徨與迷茫。這本書,的確某種程度上算是我自己的育兒指南。它雖不完美,但價值很高。

以下是這本書的讀書筆記,如果你沒有時間讀完整部書,不妨先看看這篇文章。這本育兒工具書的整理帖收藏備用吧,有問題的時候都可以拿出來參考,總會有內容能解決你心裡的疑惑。

希望它可以更高效地幫助你掌握孩子們黃金三年的制勝法寶。

當父母知道孩子在做些什麼並能夠給予有效的指導時

孩子才能獲得最佳的發展

從出生到3歲,

寶寶能力發展與早期教育應當這麼做

(一)   父母的三個目標

1 讓寶寶感受到愛和關心

2 幫助寶寶發展特有的技能

3 鼓勵寶寶對外部世界的探索

作者在本書的第一章提出了從寶寶出生至8個月,父母應該努力達成的三個主要目標。

縱觀全書,作用通過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告訴我們如何實現它們。它們不僅僅在前8個月,甚至是寶寶前3年,或者更久的時間裡,都應該作為家長努力的目標,是這本書所有內容的出發點。

生活裡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媽媽們的疑問和抱怨:不知道如何陪玩,孩子就是不喜歡趴(翻身、坐、爬等),我的寶寶是不是發育落後啊,怎麼不回應我呢,給他拿玩具為什麼沒有反應呢……

通過閱讀這本書,家長們不僅能實現上述3個目標,還會找到這些疑問和抱怨各自對應的答案。

(二)   各階段發展指南

 第一階段:出生至6周

從子宮內到子宮外的過渡時期。

階段特點

1 睡覺:

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清醒時間很短。寶寶胃很小,只能容納可供他消化3個小時的食物。

2 易怒:

情緒的轉變快。

3 不連續性:

把東西放到寶寶手裡,他會緊緊抓住它,但不會看它,抓握反射以一種孤立的方式發生作用。

4 缺乏活動能力:

無法自己翻身側躺,也無法移動自己身體,但生氣時可以通過不斷用腳後跟蹬床墊並用力踹腿,從嬰兒床的一端移動到另一端。

5 超敏感性:

任何刺激的突然變化都會引起驚嚇和啼哭。有時寶寶從水準姿勢變換到垂直姿勢時,他的眼睛會睜開。

6 吮吸:

清醒時,不管是自己的拳頭還是任何類似的東西放到了他嘴邊,他都會去吮吸。吮吸行為使寶寶很滿足。

7 視覺:

第一階段結束時,大部分寶寶的眼睛都能在15~30釐米的範圍內清晰聚焦,並能看清楚物體的細節。追視的能力進步。

8 運動和感覺能力:

能夠把頭從所躺的平面上抬起一點兒並保持幾秒鐘。到6周大時,轉動      頭部和用嘴銜住嘴邊物體的行為會越來越頻繁。越來越熟練地把拳頭放到嘴裡,並停留在那裡。覺醒時的「自動」抓握能力延續,並在不久逐漸消失。

9 社會能力:

不具備任何社會能力,但在這期間會發出兩個簡單的社會性信號:寶寶會傾向於注視抱著他的人的雙眼;注視時展露的第一個「微笑」。

10 語言:

能區分不同聲音,也會發出聲音。

如何幫助寶寶發展技能

1 讓寶寶肚子著地趴著,給他一面鏡子(10~15釐米)每天進行幾次。

2 把可移動的玩具(可以畫上人臉,使用鮮明的對比色)放在寶寶經常注視的地方,25~30釐米的距離。

3 每天給他換幾次地方,或者經常更換他周圍的東西。

4 從寶寶剛出生就開始和他「說話」,養成發現並向寶寶談論他正在關注的事情的習慣。換尿布、洗澡和玩耍都是很好的談話內容。

第二階段:6~14周

寶寶在人生第一年中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個時期。

階段特點

1 睡覺:

夜裡醒來的次數越來越少。從第10周開始,越來越多的寶寶開始「一覺睡到大天亮」。從原來的一覺5~6個小時,發展到4個月中期時能夠一覺7~8個小時。留意寶寶的睡眠信號,儘快讓他養成在嬰兒床和自己房間睡覺的習慣。

2 身體和頭部控制:

頭部位置逐漸不再決定胳膊的位置,胳膊能夠或多或少地單獨活動了。14周寶寶仰躺時,可以把頭自由轉動180度。抬頭的能力提高,從與水平線呈30度角逐漸抬升到呈90度角,而且能在10~20秒或更長的時間裡保持這個姿勢並向四周看看。

3 社會能力:

8~10周大時開始頻繁展露社會性微笑,對人臉鼻尖到額頭的部分產生濃厚興趣。

4 尋乳反應:

由機械的行為變成以多個步驟完成的、有意識的行為。寶寶14周大時,用手觸摸他的嘴唇,他不會突然發生尋乳反應,而是可能在停頓一下之後,有意識地尋找你的手指。

5 視覺:

靈活對焦能力、雙眼聚焦能力和熟練追蹤的能力會得到很大發展。14周大的寶寶可以對各種距離的物體調整視覺焦距。雙眼同時聚焦,能在看1米以內的較小物體時獲得三維圖像。喜歡觀察人臉,對距離13~30釐米的小而精細的物體感興趣,喜歡看緩慢移動的物體,對較遠處物體的興趣在逐漸增長。寶寶的視線移動會比物體的移動稍稍超前一點兒。原因是他已經具有了更好的頭部控制能力,其次是因為寶寶對物體的注視已經從不由自主的行為轉變為更能得到控制的行為。

6 手的位置和對手的關註:

寶寶開始注視自己的手,有時是單獨注視,有時是用手觸摸附近物體時注視。對手和手指越來越關注的新習慣,通常出現在寶寶具備了視覺聚焦和能夠形成三維圖像的能力之後。雙拳緊握姿勢有時會變成手指稍稍鬆開的姿勢,有時,手指甚至會完全伸直。滿3個月時,寶寶能夠把一根手指放到嘴裡吸吮,以前只能吸吮整個拳頭。喜歡用自己的手去探索各種表面和性狀的物體,並把東西放進嘴裡啃咬。第二階段結束時,大部分寶寶都會「雙手在中間相扣」。

7 腿的姿勢:

寶寶的腿已經發育到一定程度並增長了一些肌肉組織,有時能夠把腿抬離床面2.5~5釐米。寶寶腳底感覺有壓力時會進行蹬踏。

8 行為的協調性:

10周大的寶寶會用手擊打一個他夠得著的物體,12~14周的寶寶會做出其他的手、臂動作。抓握(手)、注視(眼)和吮吸(嘴)----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具有協調性了。

9 當你走近時安靜下來:

當寶寶在啼哭但還沒有大發脾氣時,當看到或聽到你走近時,寶寶有時會停止啼哭。哭聲的停止可能表現出一種期待,這與寶寶在看到奶瓶或奶嘴時通常會做出吮吸的動作相似;或者是因為聽到你的聲音,或者看到你而轉移了寶寶的注意力。這兩種解釋都反應了寶寶適應能力的提高。期待是一種明確的學習表示,而注意力轉移則體現了寶寶對周圍環境越來越多的關注。

10 一個非常獨特的經驗迴圈:

寶寶能把具有特定長相、感覺、聲音或氣味的人與獲得安慰聯繫起來。如果平時是由父母照顧,相較於其他人,他們在看到父母時會以更快的速度露出微笑,並且微笑持續的時間也會更長。

11 驚嚇反應:

深度睡眠時的自髮式驚嚇反應和外界引起的驚嚇反應都會逐漸減少。

12 語言:

每天會發出更多的聲音。不僅對製造聲音越來越感興趣,而且進入了一個興奮期,且在後面的時間裡繼續延續這種狀態。

如何幫助寶寶發展技能

1 每天讓他俯臥幾次,幫助他練習抬頭。在寶寶前面15~20釐米遠的地方放一面鏡子,使練習變得更加有趣。

2 除非在黑暗中長大,否則三種基本技能----靈活對焦能力、雙眼聚焦能力和熟練追蹤的能力會得到很大發展。

3 給寶寶準備可移動的玩具和一面鏡子,當視覺能力的發展促使他開始觀察自己手的動作時,應當為他準備能夠鼓勵手-眼行為的玩具了,健身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三階段:3個半月~5個半月

寶寶的一些有趣生活方式和行為逐漸消失的時期,也是情緒狀態高漲的時期。

階段特點

1 睡覺:

第三階段末期或不久,寶寶會在晚上7點半到8點時睡覺,睡眠時間約10小時,白天兩次小睡,加一起約為3小時。

2 大肌肉群的運動:

胳膊和腿已經可以進行有力的運動了。把身體從一側轉到另一側->仰臥變俯臥->俯臥到仰臥。腿部肌肉更加有力,平躺時,他常常會把腳抬起來,腳底感覺到壓力時會用力蹬踏。

3 小肌肉群的運動:

手-眼動作更加頻繁,逐漸學會了在視覺的引導下伸手去夠東西。

4 視覺探索和觸覺探索:

觀察周圍環境和人,積極觀察和探索自己手腳所及範圍內的任何東西,以及所有能看到的東西,尤其是距離他91釐米左右的東西。寶寶用手指、嘴和眼睛共同對所有能夠觸摸到的物體進行探索,感受物體的質地、硬度和性狀。

5 眼睛-耳朵的相互協調:

寶寶能夠非常準確地將眼睛和身體轉向附近發出聲音的地方,這種能力有助於幫助家長在18~20周時發現寶寶輕度至中度的聽覺損失。

6 社會化:

寶寶這一階段的社會行為能夠確保他與看護者建立起依戀關係,並能確保看護者對寶寶產生強烈的感情和責任感。如果家長總是迅速對寶寶不舒服或高興的表示給予回應,寶寶就能學會對這種回應進行期待。反之,他也會逐漸習慣這樣的情況。

7 智力行為的出現:

「智力」的一般性定義,即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物品的探索----尤其是對可以抓、咬、轉動、擊打的小物品----開始成為寶寶越來越重要的行為。

8 寶寶開始對呵癢有所反應。

9 吸引成年人的注意----故意啼哭出現:

寶寶在滿5個半月之前是因為不適而啼哭,而第三階段後期的寶寶開始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而啼哭。這種啼哭具有持續性和需求性的特點。

10 語言:

寶寶大約4個半月時,會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11 嬰兒鞦韆會逐漸失效。

因為鞦韆的座椅角度太小,而4~5個月大的寶寶出現了正位反射(對直立的迫切需要),在以30~60度的角度躺著時,他們會不舒服。

如何幫助寶寶發展技能

1 提供地板和健身架,以及安全的可以啃咬的物品,促進手-眼技能的繼續發展。

2 在成人的看護下,在地板上鋪上毯子,讓寶寶練習翻身;提供彈跳椅,鍛煉寶寶腿部肌肉。

3 多和寶寶說話,尤其談論他正在關注的東西。

4 對嬰兒的啼哭給予回應。

5 想辦法讓寶寶一直都有感興趣的事情可做,儘量主動和寶寶一起玩耍,不要等到他開始哭鬧以求得到家長的陪伴。家長主動跟寶寶交流一次,就會減少一次寶寶意在尋求陪伴的啼哭。

   

第四階段:5個半月~8個月 

學習慾望強烈的階段

階段特點

1 對小玩具和微小物體產生濃厚興趣:

一旦把什麼小東西放到他能拿到的地方,他就會饒有興趣地把它們扔到地上。這一階段的寶寶開始研究用東西敲擊不同表面所發出的聲音。玩小東西是這一階段寶寶的主要行為。  

2 對剛獲得的運動技能尤為熱衷:

熟練掌握翻身。他們會朝著一個方向不停翻滾,從而移動很長的距離。

6個月時,寶寶會開始練習這一技能。7個月時,大部分寶寶可以坐得很穩,這時寶寶能更容易地做到丟掉或者扔出一個物體,並能夠更好地通過這些探索行為瞭解物體的性質和物理特性。8個月左右時,部分正常的寶寶已經能站起來了。

按照預期,寶寶會在7個半月到8個月的時候開始爬行,但你的寶寶也可能會比這要早。他們有時會用雙手和雙膝支撐身體,協調四肢向前爬。也可能會利用胳膊使自己前進,而把雙腿拖在後面。有的寶寶會通過翻滾來移動自己。

3 新的運動技能:在各種物品上測試其效果。

他會把物體弄掉、扔出去,擊打它或是把它放進嘴裡。

在興趣轉移階段的早期,寶寶對物體運動方式的關注會僅僅局限在物體剛剛開始運動的瞬間。如果寶寶從餐椅上扔東西,他可能不會觀察物體掉落在地上並彈起的過程。他更感興趣的是鬆開手釋放物體的動作,以及物體剛剛開始掉落的樣子。隨著他長大,他會逐漸開始觀察物體掉落的整個過程。

4 手和眼將繼續成為他們的焦點:

伸手夠東西:被視為嬰兒開始對客觀世界進行探索並為智力發育打下基礎的一個重要方式。

雙手並用:至少有4/5的寶寶喜歡使用右手,如果你從左邊拿給他東西,他可能會伸出右手抓取。如果他用左手拿到了東西,他可能會用右手觸摸它,或者把東西換到右手。

如果寶寶把手中的東西丟掉,他會注意到東西不見了。

寶寶良好的視力已經發展完善。

5 社會能力:

與人交流時,寶寶常常會表現得異常興奮和愉悅,這階段末期時,不再對所有人都表示親近。他會與主要家庭成員建立起來親密的關係,而可能對其他人表現出害羞或警惕的樣子。好心情有時也會被長牙期的不適所破壞。

6 語言:

第四階段開始,寶寶會對聲音做出反應,但是無法理解任何詞語的意思,也不會表現出任何明顯的興趣。他會對自己製造的聲音以及家長同他玩耍時發出的簡單聲音做出很多反應。第四階段末期,他會開始有選擇地對一些簡單的詞語做出反應。

當寶寶嘴裡有口水時,他會嘗試用它發出各種不同聲音。

7 對因果聯繫產生興趣:

寶寶會花很多時間探究自己行動所產生的結果。對時間和時間順序有了初步認識。

8 記憶:

短期記憶從嬰兒七八個月時開始出現,並在之後穩定增長。

如何幫助寶寶發展技能

1 同你的寶寶說話,圍繞他關注的簡單而具體的事情展開話題。

2 重新布置家,消除家中的安全隱患(廚房、臥室、樓梯、浴室等),尤其要檢查家裡距離地面91釐米高的所有地方和放置不穩的物品,讓寶寶能夠安全自由地探索;在寶寶活動時加以適應的鼓勵和讚賞,他就會對每個新獲得的技能加以練習,直到熟練掌握;本階段末期,寶寶開始熱愛爬樓梯,可以購買一個小型室內樓梯;在牆的低矮處,設置鏡子,讓剛學會爬的孩子在屋子裡巡視時與鏡中的自己相遇。

3 為寶寶提供可供扔掉、擊打和投擲的東西(不能太小,需留意從較大物件上脫落的小部件),簡單機械裝置,為他設置簡單的問題(例如障礙物,或者玩捉迷藏)。

4 電視和收音機開關、彈出式玩具等,讓寶寶增強對因果關係的理解。

   

第五階段:8~14個月

第五階段是孩子語言、智力和社會能力發展異常重要的時期。到14個月的時候,如果嬰兒建立了一些負面的社會行為模式,會非常難以改變。

同胞競爭的問題在這個階段開始出現,因為小的孩子開始爬行會更多的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大的孩子因此會開始產生情緒問題和一些負面的行為。

階段特點

(1) 社會交往,尤其是與主要看護人之間的社會交往。

1 10~11個月開始對看護人發出明確請求説明的信號,只要有機會就會尋   求幫助;對看護人表達自己的友愛或憤怒,但是整體對看護人和每天見到的人非常友好。

2 12~15個月專心的注視一個物體或者場景,是一個「觀察者」。他們花很多時間觀察媽媽和主要養育人,同時在探索一個物體的前後,都會更起勁的注視它。喜歡看窗外,看遠處的孩子玩耍。

3 開始把其他人的反應與自己的行為和成就聯繫起來。

4 1歲左右會花大量時間閑待著。

5 對陌生人可能會表現出不安和害羞。

6 記憶留存時間變成4~5秒,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促使寶寶放棄不想讓他玩的東西。

7 語言理解能力開始發展;呼喚孩子的名字時予以回應,在你和其他家庭成員說話時會看著這個人;1歲左右可以聽懂5-10個詞語,服從「坐下」、「不行」等簡單指令;8~20個月期間開口說第一句話。

   

(2)滿足好奇心,致力於對周圍環境的探索,並且對能夠近距離觀察的東西感興趣,尤其是能夠放到嘴裡的東西。

1 8個月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各種小東西上。

2 12~15個月開始對簡單的因果關係進行主動探索,例如對物體的特性(運動方式、紋理、性狀和形態),同時利用他們練習簡單的技能,提升手眼協調技能。

3 喜歡收集各種東西,對開門關門著迷。

4 喜歡硬紙板書,享受打開書、翻書的樂趣,並因此提升手眼技能。

5 喜歡玩水,大部分寶寶在這個時期會開始喜歡洗澡。

6 開始學習如何學習,該階段末期開始對亂塗亂畫感興趣,以及把東西放到一起分開,或者放到另外一個東西裡面。

   

(3)掌握並享受新的運動能力。對掌握自己的身體有同樣強烈的興趣,對每種新技能都反復加以練習。

1 第一個運動技能是爬行,對爬樓梯很感興趣。

2 8~12個月可以爬山20CM的高度,11~12個月可以爬到41CM的高度。因為記憶力容易被其他東西分散,因此在攀爬過程中容易摔跤。

3 9~10個月拽著東西站起來,隨後開始扶著東西走路。

4 1歲左右學會獨立行走。

5 13~14個月開始學會跑。

如何幫助寶寶發展技能

1 在做好安全防護的前提下,給寶寶在家裡自由活動的空間。

2 為寶寶提供可以玩耍的東西:

a)     滿足手眼興趣的玩具:容易觸發的,塑膠鑰匙串,洗澡玩具,嵌套玩具。

b)     球類:1歲前,充氣的格蒂球,1歲後,充氣的沙灘球。不建議海綿類材質容易咬下來的。

c)     硬紙板書:不需要有故事情節,而是上面畫著一些物品可以給寶寶指認的書。書可以啃咬,通過翻書鍛煉手眼技能,進行語言學習,並學習指認物品。

d)     滿足假扮遊戲興趣的玩具:電話機或者小掃帚、吸塵器(是對模仿大人的行為感興趣,而非對玩具聲響)。

e)     家裡免費玩具,符合安全,多樣、數量多的原則:各種安全的容器,包括鍋碗瓢盆。

f)     廚房對寶寶有很大的吸引力,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給予空間探索。

3 主要看護人給予有效的回應:

陪伴寶寶的時間和品質都很重要。先觀察確定寶寶在想什麼,而後滿足寶寶的需要,用日常語言進行回應(短語或者句子而不是單詞,表達1~2個相關想法)。一旦其表示滿意,表現出了繼續關注下一個事物的興趣就可以隨他去。這一過程通常持續25秒。但是不要忽視大人的需求,讓孩子學習等待。在寶寶確定自己無法完成一個任務的時候幫助他。

4 為他了不起的成就讚揚或者喝彩。

5 和寶寶玩角色扮演遊戲。

6 在教育寶寶時保持慈愛又堅定的態度,保持規則的一致性。

7 需要避免的有:

a)  寶藏盒、活動板、牽拉、積木、昂貴的電子玩具。

b)  長時間使用限制性的裝置以限制孩子的自由探索,比如門、圍欄。

c)  強迫教學。

d)  過度放任,即對孩子的要求無條件滿足,並且家人之間原則不一致。

   

第六階段:14~24個月

決定成敗的時期。頭三年中最有趣、最困難也最激動人心的時期。

階段特點

1 非社會【性.行.為】凸顯

a)   凝視-凝視物體、人和事情。

b)   手-眼技能,對可以拿的起來的小東西進行探索和練習。

c)   30%的時間處於看上去好像無所事事的狀態。

d)   觀察和傾聽現場語言,以及機器發出的語言。

e)   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探索,比如時不時的到廚房看看媽媽,看窗外,爬樓梯等。

f)   佔有欲明顯,特別是當有其他同齡孩子在場的時候。

g)自己選擇的決定權,對於穿衣服,吃東西等。

h)   關於看電視。寶寶對電視的關注度時間很短,感興趣的是與人交流。玩遙控器更能吸引寶寶。電視廣告之所以能吸引寶寶是因為突然變化的聲音。

2 寶寶的明顯興趣

a)  對主要看護人的興趣主要表現在具有與之親近並頻繁提出各種請求的強烈偏好。

寶寶唯一的社會需求就是和你建立起穩固、健康的依戀。媽媽在這個階段佔據重要的位置,他與你交流比其他任何活動都具有更多的感情.色彩。會非常粘人,玩耍時希望你在身邊。

對同齡小夥伴,表現的更像是對待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而不是人。家裡有兄弟姐妹的話,這個階段較大的孩子會感受到強烈的嫉妒和挫折,很可能對小孩子不友好,採取攻擊【性.行.為】。

b)  對探索世界的興趣

如果很難讓在外面玩的第六階段的寶寶回家,不用感到驚訝。蹣跚學步的寶寶喜歡到戶外去。喜歡蕩鞦韆、玩水、玩球。

繼續表現出對小物體的興趣,但重點會逐漸從探索這些物體的特徵轉移到利用它們練習簡單的技能。

繼續用嘴作為探索工具,不論固體液體。

c)  練習新運動技能的興趣:

走路、攀爬、跑、跳以及跨騎在較矮的四輪嬰兒車上或者拉著它走。

3 教育發展:

教育的四個基礎-語言、智力、好奇心、和社會能力-會在第六階段有顯著的發展。

這些發展不是必然的,這些方面能否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寶寶學到了什麼,而不是他們的天賦。此外,孩子在這個階段學了些什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行為而不是任何其他事情。

a)  主要興趣的平衡

十分重要的是堅持培養寶寶的一種主要興趣:好奇心、運動行為和社會化行為。

b)  智慧智力發展

思維能力的出現,行為之間存在一種手段與目的的關係以達到某個目的的行為視為一種解決問題的行為。

思考跡象的出現,用實際行動去嘗試各種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開始動腦筋了,由於智力的提高,理解能力也隨之提高。

如何幫助寶寶發展技能

1 以一種正好符合或稍高出孩子理解水準的語言與孩子說話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在孩子對某個事物特別感興趣的時候進行教學;為孩子大聲朗讀;對寶寶的語言產生自然的回應,並和寶寶進行適當的對話。

2 設定嚴格而有效的約束,教給孩子與人交往的規則;這個階段孩子對挫折的忍受能力是極低的。看到挫折已經形成時,養成告訴他「請說出來」的習慣;保持主要興趣的平衡。

3 不要給予孩子過多的照顧,讓他學會正確的吸引他人注意的方法。

4 當孩子確實需要你的時候,給予及時的幫助。

5 既不應對試探行為過度放縱,也不應完全壓制,應設法保持平衡。在自己情緒的極限範圍之內,最大限度的幫助孩子按照他自己的方式表達情緒,如向成年人表達鍾愛之情或輕微的不快。

6 寶寶會開始挑戰你的權威,會試探會嘗試做你不讓他做的事情,拒絕你讓他做的事情。不要試圖完全壓制這種挑戰,也不要試圖贏得所有爭執,孩子的小小勝利有著重大意義。讓孩子在共同活動中扮演領導的角色,但大多數時間讓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去做。領導與跟隨並存。

7 為孩子提供一個有成就感的機會,並讓他沉浸在你的熱情讚揚之中。

8 進行角色扮演和「假扮」遊戲鼓勵孩子幻想和扮演的自然天性。

9 注意到微小細節和細微差異的能力----試著向孩子指出事物的有趣特徵和細小相似之處及差別。

10 對結果的預期能力----通過日常活動來促進這種能力的發展,當孩子用某個話題引起你注意的時候,引導孩子對當前的事情進行預期。

11 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孩子開始明白有些詞適用於某類東西,而不是某個東西。在談論一個不在此時此地的物體或事情的時候,想辦法把它與目前的情況聯繫起來。

12 進行有趣的聯想,特別是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

13 在使用物體的時候表現出一些想像力,向孩子展示各種物品的不同用法,顯示自己有效利用資源的能力,同時向孩子指出自己是怎麼做的。

14 提供適宜的可供玩耍的物品。

第七階段:24~36個月

嬰兒時期已經結束了,你現在是和一個年幼的兒童生活在一起了。

階段特點

1 探索物體特性和練習簡單技能仍然是主要活動,其中對於小物品的積極探索占了大部分時間。

2 新獲得協調與組織能力,並將這兩年辛苦獲得的技能和資訊結合起來,比如可以看到孩子的第一幅具象派繪畫作品,第一個建築作品亦或是某些可以創造出家庭、農場或城鎮情景的玩具。

3 出現越來越複雜的幻想假扮遊戲,既可能獨自進行,也可能和其他人共同進行。

4 由於智力與語言能力的充分發展,開始有了新的興趣----看電視,特別是對於卡通節目中富於變化的聲音和動作感興趣。

5 語言能力極大的發展,一般能懂400多個單詞了,但是只要對語言的理解能力發展的很好,也無須擔心其說話的表現。

6 能夠獨自玩耍,並依然對新鮮事物都有強烈的興趣。

7 既能利用手和眼通過試錯的方式解決問題,也能越來越多地利用頭腦來解決問題。

8 成為更加成熟而具有思想的個體,短期記憶已經發展完全,可以與他討論過來和未來的事情了。

9 是一個思考者,但是只會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

10 具有其他特殊的心理素質,特對是對生命的看法。雖然思維方式非常活躍,但其運作方式仍然不成熟。

11 此時的違拗症和我行我素已經成為過去,知道自己在父母面前的地位,能夠遵從父母的簡單要求。

12 開始顯示出對同齡小夥伴日益穩定增加的社會興趣。可以輕鬆地向同齡人表達情感,可以領導或者跟隨同齡人,有競爭的興趣與願望。

13 已經具備與成年人有效交往所需的所有基本社會技能。知道自己的能力,並感到自己被人尊重。可以幾乎和每個人和睦相處,除了年齡相近的兄弟姐妹。

14 已經掌握了大部分嬰兒時期獲得的基本運動技能,還獲得一些新的技能,例如騎小三輪車,學習使用胡桃鉗或打孔器。

如何幫助寶寶發展技能

1 確保孩子在保持你的注意時所使用的方法是能被社會所接受的,並且是合理的以及有效的,還要確保孩子知道何時停止。

2 孩子根據自己嘗試和在頭腦裡嘗試確定任務難以完成以後,會向成年人尋求幫助。

3 孩子向成年人表達鍾愛之情,你應當表示歡迎並盡情享受孩子的愛;如果表達了輕微的不快,你就要問問自己他是否有理由這樣做。若是有,做出一定的讓步,如果沒有,理解孩子但態度堅定。

4 在和孩子互動的時候給他練習領導能力的機會,以促進其領導能力的發展。鼓勵孩子能夠把另一個孩子和一些材料組織在一起,計畫、組織並實施複雜的活動,例如玩商店遊戲、過家家遊戲或打獵遊戲。

5 讓孩子學會向同齡人表達友愛之情和輕微的不快。

6 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並加以鼓勵。對孩子的成就讚揚,使孩子對成就感到驕傲。

7 發展良好的孩子會選擇扮演成年人的角色或者假扮遊戲

8 鼓勵孩子持續而良好的語言發展,儘量花一些事件陪伴他,給孩子講故事或者挑選一些有意見的電視節目。

9 這個階段的孩子能夠很快發現各種矛盾和反常之處,所以鍛煉觀察能力是一件簡單且令人愉快的工作。

10 幫助培養孩子養成對結果進行預期的能力,時不時指出接下來要發生什麼。

11 循序漸進的提高孩子的抽象理解能力。

12 提高孩子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

13 鼓勵孩子進行適當的創造性思考,從而發展有趣聯想的能力。

14 幫助孩子明白資源的不同用法。

15 讓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在手頭的一項任務上,同時還能留意身邊紛擾環境中所發生的事情。

   

(三)   同胞競爭

本書按照年齡,說明了二胎寶寶之間可能發生的問題以及問題是在何時產生的:

年齡相差3歲以上

大孩子會對小孩子表現出友愛和興趣,大孩子已經進入了一個更喜歡和同齡夥伴交往的階段,不會花大量時間和小孩子在一起。

年齡相差3歲以下

小孩子出生到會爬以前,由於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一定區域,並不需要父母過多的關照,因此也就不會引起和哥哥姐姐的競爭。

小孩子8~12個月時,他們開始引起父母更多的關注,此時大孩子會對小孩子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嫉妒和憎恨。年齡差距越小,大孩子對小孩子的敵視行為就越頻繁且嚴重。

小孩子12~14個月起,由於他們越來越多地使用迅速的啼哭作為武器以免遭傷害,因此大小孩子間經常形成平局。大孩子越來越感受到挫折,因為他的嫉妒在增長,但是能力卻受到了嚴重削弱。

小孩子15~16個月,他們個人權利意識增長,並且開始出現違拗症和自信,常常會攻擊大孩子,越來越多地成為兩個孩子間衝突的發起者。

後面的6~8個月,甚至幾年,父母經常不知道是誰引起了麻煩,常常感到無能為力,壓力劇增。

孩子出生間隔較短不僅帶給家長很大的壓力,還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育。書中的一個論據指出:兄弟姐妹的年齡相差越小,家庭裡孩子的數量越多,他們的IQ分數越低(部分家庭中最小的孩子除外)。受到最大影響的是大孩子,他們不僅不得不和弟弟妹妹競爭,還經常需要在縮減自己快樂的同時,給弟弟妹妹讓位。所以有很多年齡相近的弟弟妹妹的大孩子在第三年脾氣變壞。

建議

為此針對多胞競爭,書中給的建議是:

1 要考慮小孩子會遇到的危險。隨時提高警惕,防止大孩子傷害小孩子。

2 理解大孩子對小孩子的不滿,不要向大孩子提出額外的要求,甚至去要求他表現得像大人。當大孩子在場時,不要對小孩子表現出過分的關心。大孩子沒有能力去理解,也沒有辦法足夠控制自己的情緒。

3 讓大孩子經常出去玩或者和自己的小夥伴在,減輕他的壓力,分散他的精力,但不應該使他感到自己被這個家排斥在外。

4 對大孩子表現出堅定而慈愛的態度。用他能夠完全理解的語言告訴他你愛他,還要每天有固定的時間單獨和他在一起,父母的單獨關注是大孩子的最迫切需要。

5 要讓孩子出生的時間至少間隔3年或更長。假如實在沒辦法,那麼建議採用替代看護。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安吉:2011年7月16日出生,沙溢和胡可長子。

小魚兒:2014年8月19日出生,沙溢和胡可次子。

二人於2016年跟著爸爸沙溢參加了第四季《爸爸去哪兒》,於2017年跟著媽媽胡可參加了第二季《媽媽是超人》。

哥哥聰明懂事,疼愛弟弟;弟弟雖然有點壞頑皮叛逆,但是很崇拜哥哥。兩兄弟的感情收穫了粉絲無數。

然而讓觀眾更為稱道的莫過於沙溢和胡可的育子之道:

兄弟倆鬧彆扭時,媽媽選擇不介入,沒有偏袒弱小的弟弟,更沒有責怪較為年長的哥哥;父母在家裡時,會全身心地陪伴兩個孩子,不因為忙碌就減少對任何一個孩子的關注;哥哥安吉曾在節目中吐槽爸爸打弟弟卻不打自己,這是爸爸無形中在弟弟面前維護著哥哥的權威;媽媽會要求哥哥安吉一起「管理」弟弟小魚兒,讓哥哥學會了敢於承擔責任,做弟弟的榜樣,弟弟也喜歡跟著哥哥學習……

通過案例不難發現,孩子的年齡差固然值得考慮,但是孩子們之間的關係如何,父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合適的年齡差+父母對孩子的社會能力發展有完全的瞭解+考慮到每一個孩子,會讓二胎家庭更加溫暖,每個家庭都有可能養育一對「相愛相殺」的萌娃~

(四)感想

在此分享一位朋友在教研時學習到的關於兒童教育的10個關鍵字:

神秘,新奇,變化多,節奏快,意想不到,

挑戰,比賽,證明有能力,幫助別人,得到肯定

仔細品味不禁發現,這裡面很多詞語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類似的內容。不僅在兒童時期,我們也可以從幼兒時期,甚至嬰兒時期,針對孩子各個階段的發展特點,在生活中堅持為他們創造這樣的環境,去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潛力。「當父母知道孩子在做些什麼並能夠給予有效的指導時,孩子才能獲得最佳的發展。」我們給的有趣的選擇越多,孩子越是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世界。

有人說,寶寶離開媽媽身體的那一刻,就在學習「分離」,媽媽對孩子的養育責任之一,就是教會他們分離。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如何長大,如何從對媽媽的關注和依賴,轉移到小夥伴和外面的世界上。

「母子本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愛戀」。既然漸行漸遠,就讓我們在教會他們分離的時間,給他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讓寶貝們帶著我們的愛,飛得更遠更高吧~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