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爆!這一技術僅有兩國捏著:中國已突破 西方態度大變

@ 2017-11-02

文|亞洲防務

什麼叫進步,其實也就體現在技術領先上。

我們知道,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軍事裝備十分落後,想發展自己的裝備,不得不從西方進口或學習,但於此同時,西方也開始了對中國更為嚴密的技術與裝備的封鎖。

然而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興軍的不斷推進,軍民融合的深度發展,人才計劃的合理實施,如今的中國已在眾多領域實現了大的突破,而僅僅這1個月的時間,我國就實現了三大裝備壯舉。

  首先是10月23日,中船重工官方微信平台發布消息《我國首台艇用永磁推進電機動車成功,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文中透露,我國第一台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永磁電機近日在三亞裝艇試車成功,三亞駐有我國海軍常規動力和核潛艇部隊。現代艦艇用永磁電機是上世紀80年代開始運用的一種新技術,使用稀土材料製造的高性能永磁材料取代了傳統直流電機的勵磁原理,具有功率密度大、噪音小等特點。

我國90年代開始推進進行這方面研製工作,是實現我國艦船動力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步驟。

傳統的大功率電動機一般都是勵磁原理,而20世紀中葉開始,一些新型永磁材料出現讓大功率永磁電機成為可能。到上世紀80年代運用稀土材料的高性能永磁材料開始出現,一些新的永磁電機設計也開始出現,這讓永磁電機在艦船動力方面的潛力受到重視。

永磁電機的優勢包括:功率密度高,特徵信號小、取消勵磁系統損耗、提高總體效率、取消勵磁繞組和勵磁電源,結構簡單,運行可靠、電機的尺寸和形狀靈活多樣。

世界上第一台實用艦用永磁電機是德國西門子公司1986年研製的。此後西方國家新型艦船,尤其是潛艇,紛紛開始運用永磁電機。俄羅斯2010年服役的「阿穆爾」級常規動力潛艇則運用了俄羅斯首次研製的4100千瓦永磁電機。

永磁電機的下一步發展方向是中壓大功率電機,美國DDG1000驅逐艦研製時就考慮過使用36.5MW永磁電機,但因為研製進度原因,未得到採用。目前英國、法國都已經公開稱,正開展下一代核潛艇上運用大功率永磁電機的研究。

其實先進的大功率電動機,作為艦艇動力,是我國目前非常重視的研究方向。我國潛艇永磁電機試驗測試成功,這將對中國潛艇特別是核潛艇的靜音性能帶來前所未有的提高,而這標誌著中國核潛艇將有望成為世界上最安靜的潛艇之一。因此,我國的艦船動力將實現跨越式發展。

其次就是,10月26日消息,中科院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成功實現了10拍瓦雷射的放大輸出。這是繼2016年8月實現5拍瓦國際領先成果之後,我國在該領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而這項突破的意義十分巨大!

比如在武器裝備領域,我們所熟知的雷射武器,以及人工可控核聚變所需條件等等。

據介紹,1拍瓦=1千萬億瓦。1拍瓦雷射聚焦到10微米大小所對應的光強,相當於地球與太陽之間放置一個放大鏡,將所有輻射到地球的陽光都聚焦到一根頭髮絲上的能量。為此,世界各國都在這一領域展開激烈競爭,而我國顯然已處於了領先梯隊。

最後,就是解放軍直升機的旋翼防結冰技術。2017年9月底,我國直升機所總設計師鄧景輝總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國新一代重點型號直升機採用了世界先進的技術,比如直升機旋翼防結冰就是一項非常核心的先進技術。但在新機研發之前,我國國產直升機都不具備這種能力,長期以來都只有美國和法國掌握,是美法兩國的不傳之秘。

而為了解這一技術,我們一開始也對法國提過合作意願,但法方卻傲慢的表示,就算中國給再多錢,我們最多也只能幫他們做一個型號。這讓鄧景輝等憋了一口悶氣,下定決心決定自主攻關。

終於,付出就會有回報,西方越是封鎖的東西,我們就越是會突破,這不,據鄧景輝介紹,如今我國終於成功攻克了直升機旋翼的防除冰技術,徹底擺脫了對國外依賴。

但有意思的是,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在中國突破了這一技術後,法國又找上了中方提出可以合作,並表示願意提供幫助,然而面對法方的這次提議,鄧景輝斬釘截鐵地說出了「NO」

沒錯,西方想要封鎖中國那是徒勞!只能是合作,拿出技術以及產品,然後放緩自己研究製造的步伐!可是西方國家呢?他們總是害怕,事實也證明他們害怕的多麼有先見之明!

他們總是固守著那微弱的技術優勢,賺取著最大的利潤,壟斷著這個世界,可他卻低估了中國人的心,謝謝你們的封鎖,不然我們還只能是跟在你們的屁股後面跑。

但是最後,我們真正應該感謝的其實是無數默默無聞的中國科學家,他們為民族崛起,拋妻離子,遠離父母,長年日夜工作,拼搏,沒有休息,沒時間享受生活,不求名,不求利,甚至隱姓埋名,終骨荒野。

 

他們為祖國的強大,人民的幸福夢想所生,所拼,所死,一身清貧,一生正氣,我億萬同胞及子孫一定要感恩他們,銘記他們,為他們點贊!為他們自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