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萬噸巨艦突然沉沒!9000萬打了水漂,中國大好機會來臨

@ 2017-11-02

文|每日必看軍事

短短一個月內,日本的造假醜聞接連不斷,讓「日本製造」這塊金字招牌變得灰頭土臉。。。。。。

神戶制鋼,一處假貨供全球!日產汽車,質檢造假全面停產!神戶牛肉,以次充好賣了一年!

但日本造假又讓一國遭殃。日前,韓國北極星航運公司一艘大型礦砂船被發現船體中部出現了兩道裂口,而該船是1994年由三菱重工長崎建造;而在今年3月31日,該公司旗下另一艘大型礦砂船在航行途中突然沉沒,該船同樣由三菱重工長崎在1993年建造,這件事很有可能成為神戶制鋼所造假風波發酵後,日本製造醜聞的又一筆新帳。

神戶制鋼所造假拉來日本新一輪鞠躬高潮……

 

自從10月8日,日本神戶制鋼所的鋁材造假被揭露以來,整個日本製造業似乎中了魔咒!不僅其國內質量醜聞集中爆發,甚至在國際上也是如此:日本向英國交付高鐵列車的首秀直接搞砸,車廂內先因為空調漏水變水簾洞,緊接著又因為斷電車廂內變火焰山,這水火兩重天可是讓日本品質這個詞突然間變得那麼滑稽!

可以說,就一個國家的產業而言,竟然出現了塌方式質量醜聞,實屬罕見,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不僅是製造業,就連農業、服務業、金融業都集中爆出醜聞事件,不少人突然發現,遮羞布下的日本質量竟然如此醜陋。

這段時間日本企業鞠躬道歉看得有些讓人麻木了……

 

然而曆數日本製造的質量醜聞事件,其實有一個規律很少有人注意到:這次神戶制鋼所爆出造假醜聞並非第一次,2016年其不鏽鋼產品造假就讓其名譽嚴重受損;與之相比,日本船舶卻確確實實創造出一個世界紀錄,而且還是迄今為止的唯一紀錄:世界上三大船型因質量問題導致的最大海難事故,均是日本船的傑作,而其中最讓人瞠目結舌的,莫過於謎一般的商船三井「舒適」號貨櫃船斷裂沉沒事故;而這艘曾經被稱為日本驕傲的超巴拿馬型貨櫃船恰恰也是由三菱重工建造……

舒適號沉沒本身也是一個神奇的事故,她是世界上第一條且唯一從中部直接斷裂的超巴拿馬型貨櫃船;也是世界上第一條且唯一沉沒的超巴拿馬型貨櫃船……

曾被稱為日本驕傲的「舒適」號留給世界的記憶只剩下這個

 

2008年舒適號下水時風光無限,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貨櫃船之一,是由日本設計,日本建造,入日本船級社,日本的船東,由日本企業運營的純血統日本船,可以說這是日本造船業的技術集大成者和最高水平體現,也是日本造船業的驕傲,可在風光了5年後,這艘船正是青春大好時光之際,卻以一種極其慘烈而且是前所未有的方式沉入大海——從中間一斷兩截:現場視頻曝光後,世界船舶業一片譁然——因為這種船出這種事故,其難度不亞於太陽從西邊出,但日本人做到了!

「舒適」號沉沒的技術水平太高,其他國家無法模仿

 

然而更嚴重的問題是,事後日本方面調查了足足一年才拿出一個讓人難以信服的結果:一個非常低級的設計缺陷導致船體結構強度不夠;而就算這樣,好歹算是有了結果,但更更嚴重的問題是: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又馬馬虎虎對付過去了……

所以至今依舊有人還在網上灌著「日本沒有人敢造假,因為造假代價無法承受」的雞湯時,事實上一個又一個事實證明,在日本,出現質量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鞠躬,如果鞠一個躬不夠,那就鞠兩個。

這種畢恭畢敬的鞠躬,看多了,難免有一種例行公事的感覺

事實上早在半個世紀之前,「日本製造」還是「質量不佳」的代名詞,隨著二戰後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日本製造卻迎來了機遇期,而讓人們產生「日本產品就是質量好」這種錯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來自於媒體的刻意渲染。

從事實而論,部分日本產品的確品質高,日本媒體也習慣將此標籤化,直接拋出「日本製造業=高品質」這樣的論調。但是當國內媒體鋪天蓋地般報道和介紹日本產品時,有意無意地直接引用了這種論調,人們就會逐漸脫離真實,而生活在一個由媒體搭造的世界裡。

但最糟心的問題還不是這個,中國有句古話叫「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可日本的民族性格里偏偏有知錯就是不改的特徵。

《菊與刀》論述了日本文化是一種「恥感」文化;《日本邊境論》更加深入討論了日本「文明邊境」的心理,由於缺乏文化的自我審視能力,日本人有意無意養成了這樣一個特徵:將自己好的一面無限放大,將自己不好的一面極度隱藏。

日本戰後復興很大程度依賴於」抱團世代「的服從性,而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質量優勢

 

這就是日本為什麼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在幾乎相同的錯誤裡面,這次神戶制鋼所造假風波的解決之道,日本人已經從骨子裡就已經寫好了劇本:鞠躬、認錯、態度誠懇、人家還是有好的一面、你看人家好的一面有多好、你看人家的東西真好……

你看人家的東西簡直就是藝術品……

所以說,在日本,出現質量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鞠躬,鞠一個躬不夠,那就鞠兩個,這句話,真不是玩笑話。

一百多年前,中國人連被稱為「洋火」的火柴都自己生產不了,而今天,無論是入海的蛟龍還是上天的神舟,我們都可以自主製造了。我們看待日本這個鄰居加老師,已經沒有仰視的眼神,更多的是把日本製造發展中的問題引以為戒,實現彎道超車。

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中國製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在這種背景下,不僅僅需要強大的工業硬基礎做支撐,更需要中國人有筆直的腰板站起來「發聲」。

 

隨著近些年經濟、科技發展水平的提高,中國製造業,已經從中國製造走向了中國創造,甚至是中國創新。華為的手機在歐洲以及非洲的市場占有率超過了日本所有手機生產商總和。它從默默無聞的品牌,到國內家喻戶曉,再到暢銷世界的品牌。中國人正在用實際行動證明著中國的產品已經由數量向質量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轉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