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的奇蹟」,南亞冷兵器之王——馬來克力士劍

@ 2017-11-01

「失傳的奇蹟」,南亞冷兵器之王——馬來克力士劍

馬來克力士劍——南亞冷兵器之王,指的是自菲律賓至印度一帶馬來民族古代所用的劍, 不止馬來群島地區, 也並不單指馬來西亞一國,主要包括爪哇、蘇門答臘、巴厘等諸島。世界三大名刃之一。

早期人們對馬來克力士並不在意,直到西方人與馬來人發生過多次戰爭之後,才發現馬來克力士的厲害,馬來克力士也因此聲名大噪。

馬來克力士劍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一種兵器,足可與世界上任何冷兵器相媲美,然而時至今日,它的鑄造技術在後世已經失傳,被稱為「失傳的奇蹟」。

馬來克力士興劍盛於13世紀的滿者伯夷王國,其糙面隕鐵焊接花紋刃,精美絕倫,製造極為精細,光反覆錘鍛入火就要500次左右,刃上的夾層鋼有600層之多。傳統的馬來克力士劍純以隕鐵打造,即天外墜落的隕石鐵,傳說中打造神器的原料。不過馬來人鍾愛隕鐵,倒是確實是無奈之舉,主要是因為馬來群島上鐵礦貧乏,且冶鐵工藝不精所致。而隕鐵中含鎳,可以增強刀身堅韌而不碎折,且刃上的花紋也非隕鐵不能獲得。因此在古代馬來,所有發現的隕鐵都必須上交國有,再由國王特交給制刃師使用。鑄劍師的待遇優崇,被尊為國師,俸養終身,賜給土地,並可世襲接受俸祿。後來隨著中國、波斯等地的鋼鐵輸入,加上馬來本土也探出了少量鐵礦,因此鑄劍師在鍛劍開始加入其他鋼材,但仍運用部分隕鐵來保證刀劍的品質。

馬來克力士劍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其表面的花紋,這種花紋與大馬士革花紋不同,也非隕鐵之外任何金屬都不能獲得的。是通過各種成分的金屬經過精巧地反覆摺疊鍛打而成的,呈現出類似於植物葉脈一樣的圖案。

克力士劍的佩帶方式是斜插在腹部前方的腰帶上,劍柄在右上方,劍鞘在左下方。其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握持,劍身可以水平,也可以豎直,快速地向前方直刺,在這個過程中肘部一直是彎曲的,如果肘部伸直,則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效用。這在有限空間內的近身作戰中很有優勢,但如果在開闊地帶,對方使用更長的兵器,如長劍、長矛或者棍棒,克力士劍的威力便值得懷疑了。克力士劍實際上是一種更適於偷襲或者突然行刺的兵器,而不適於陣地戰。

喜歡刀劍的朋友可加鑄劍師傅私人微信:lqbjsf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