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眼
有人說,這是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的又一次攻城拔寨;
有人說,這是核心技術受制於人,蘋果日漸侵入之下的悲哀一幕;
還有人說,這是赤裸裸的證明了,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最痴迷的拜物教徒!
哀其不爭!今天,首批iPhoneX被5秒搶光!
在中國,有這樣一位民營企業家,他經常對員工說:「我們每打贏一仗,就會讓我們的父老鄉親多一碗飯,也可能多捐一點錢給希望工程,讓更多的孩子們多讀一點書。」他叫任正非,他的企業叫華為,是最受外國人尊敬和害怕的中國企業。
然而,今天手機行業爆出的一條驚人消息,卻讓無數國人面紅耳赤,十分的尷尬!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就在10月27日,蘋果官方網站和天貓同步開啟了iPhone X的預售。不久,蘋果對外宣稱,從天貓商城蘋果旗艦店的情況來看,iPhone X一經開售僅5秒鐘,便被中國國內用戶一搶而光!這讓他們感到十分驚訝。
這創造了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的一個銷售記錄,也創造了一個銷售奇蹟。
此外,10月27日下午,招商銀行信用卡也公布了一組數據:iPhone X開放預售2小時33分,招商銀行信用卡蘋果官網總交易已突破20億元,成功下單的招行銀行信用卡持卡人已超過19.6萬人。如果按照每人買一台算(實際肯定不止),僅通過招商銀行信用卡購買的數量就至少20萬台!!!
而通過查詢近年的新聞,可以發現,美國蘋果每次發布新款,都會在中國火爆得一發不可收拾,躺在蘋果門前過夜也要買的人絕不是個例!簡直就是呼天搶地。
現在問題來了!中國人每買一台售價9688元人民幣的iPhone X,美國人將賺走多少錢?
其中,中國大陸企業在一台iPhone X的生產環節中,主要供應無線充電接收端、聲學、射頻天線、配件等低成本部件,獲得的價值約72美元,再加上勤勞勇敢的中國工人在漫長的生產線上的辛勤付出帶來的3美元血汗錢,合共是75美元,摺合人民幣496元。而美國呢?美國一眾中小企業提供晶片、基帶、RF、通信模組、PA+、模擬器件等元器件,總價值約74美元,摺合人民幣490元。
下面重點來了!蘋果作為美國公司,其所有收入都納入美國,而扣除物料成本和稅收外,一台iPhoneX蘋果賺取的毛利是5539元人民幣,合計6029元!!!
通過這上面的數據對比,大家看出什麼了嗎?
別跟我說是因為蘋果公司技術有多麼多麼發先進,這只是西方資本家在壟斷利潤罷了!他們的優越生活不是天生應該的,而是吸取了我們國家人民的血液。
西方人的生活不是憑空出來了,當中國人不能造東西的時候,他們能把五塊錢的東西賣成五十塊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你一輩子工作,其中百分之八十是交給了歐美國家養著他們可以休閒度假。
什麼叫被欺負的臉?這就是被欺負的臉!
雖然即將到來的雙十一全球狂歡購物節肯定能一如既往的突破往年銷售記錄,彰顯中國的購買實力,然而卻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在某些領域,中國造依然難以站穩腳跟,固然,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只是一面鏡子,能照出中國產品的不足,但卻沒能改變幾十年來中國貨不如外國貨的普遍認識。
為什麼熱捧iPhone?中國人千萬不要甘願低頭!
當年的清朝在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其中一條便規定中國長江沿岸必須開設通商口岸,允許日本人前來做生意。
這一措施直接導致我國民族企業的衰敗,日貨和洋貨橫行中國。
去年,這幾位在海外也要搶蘋果的同胞,面對鏡頭那是相當自豪,可你們哪知道正在被外國人直播吐槽。。。
而每當看到老外們用不可思議的目光看著瘋狂排隊搶購蘋果的中國人,拍下照片,與友人竊竊私語時,我的心裡總是很悲哀!
英雄不問出身,貧賤可以逆襲,不僅國如此,家如此,個人也如此。
中國八十年代貧窮令人震驚,所以在打開國門後,人們面對國外的「花花世界」時受到的心裡衝擊是可以想像的。很多人都被外面世界的繁華震撼了,並徹底拜倒在地,喪失了追趕的勇氣。
於是乎,我們小的時候,耳濡目染的都是各種關於外國天堂般美好的事例。
比如美國人的月收入能過萬,水龍頭能出熱水,連電視都是彩色的。再比如歐洲人的城市裡全是樓房,每家每戶都有抽水馬桶,連私人都買得起小轎車……
在今天看來,當時人們的那種羨慕之情顯得如此可笑,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習慣使用「只有中國才是……,人家外國……」之類的句式,試圖來證明中國或中國人是劣等的。
儘管中外差距已經不大,甚至在很多方面中國已經超越了太多國家,但他們依然固執地認為中國很差。這種固執通過他們的書籍、影視、博客、微博影響著中國的很多年輕人。
前段時間和一名搞戰略研究的前輩聊天,他說當年中國科研領域裡成績最好、業務最優秀的一批人,都選擇離開中國,因為他們覺得中國沒有希望了。尤其是那些學航天、宇航、飛機製造、現代船舶、發動機等這類學科的高科技人才都選擇了離開這個國家。儘管他們中的大多數去國外後只能在一些小公司打一輩子零工,但他們依然義無反顧地離開中國。因為那時的中國沒有任何平台給他們施展技術才華,而在國外一個月就能賺到幾千元薪水,這幾乎等於當時在國內研究機構干一輩子的工資。
而當初選擇留下來和中國一起成長的人們,和自己的國家站在一起。但事實證明這些留下來的人反而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而選擇離開的那批人,則默默無聞地浪費了自己的生命和才華。
隨著這些年中國航母、「天宮」空間實驗室系列、「神舟」飛船、隱形戰機、核聚變、運-20、096型核潛艇、056型驅逐艦、99-A坦克、多核手機晶片、IT硬體、數控設備、精密加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國之重器不斷研製成功,那些創造了它們的人也將名留青史,總有一天,後人會不斷地去書寫他們的故事,因為這追趕過程之艱辛、奮鬥之辛苦、犧牲之巨大,舉世罕見。
曾經那個狂呼「中國應該被殖民三百年,才可能買得起彩電」的人已經淪為一個笑話。今天仍然記得八十年代的雜誌和報紙是如何吹噓日本的高科技及其精密程度,仍然記得雜誌上總是在說中國人是如何傻、懶、蠢、只會耍小聰明,仍然記得無數國外專家如何信誓旦旦地宣稱中國崩潰迫在眉睫。
仍然記得剛入職場時領導和經理們對我們說:「中國公司永遠不可能和外國公司拼技術,只能做代工。」 但是今天,一切都變了,一大批自信的中國企業早就在國際市場上和外國人拼技術了,並且把外國巨頭打得節節敗退。
巨大的改變對中國人來說習以為常,只有在國外生活過很久的人才會體會到這種不平常。因為全世界三十多年來幾乎什麼都沒變,只有中國在日新月異。這是一種奇蹟,而我們都是見證者。我問一個從事這方面的科研人員:「這表明中國的高科技領域技術達到什麼樣的水平了?超過日本和歐洲或者俄羅斯了嗎?」他哈哈大笑說:「別開玩笑了,日本、俄羅斯、歐洲算個啥啊?」然後他花了一個多小時給我講解了中國的火箭技術現狀,讓我明白了和外國火箭相比,中國的火箭不僅重量輕得多,發動機效率也要強數倍,更了不起的是中國的太空技術事故率是全球最低的。
我又問他:「那比起美國如何?」
他回答我說美國的高精尖技術還是比我們先進一些,但美國產業空心化很嚴重,發射衛星都得去租俄羅斯的火箭,而且這些年來美國科研機構效率低下,人浮於事,已經十多年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進展了,NASA未來絕不是中國的對手。——「美國人現在還是領先一步的。」他頓了頓又說,「不過他們終歸是要失敗的,時間站在我們這邊。」
瞧,我們中國最聰明的那批人已經沒有了自卑病和外國夢。
那麼,你呢?
言不盡意,復向我的「少年中國」 再進一語:紅日初升,其道大光。任重道遠,山高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