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無論是 汽車產業、金屬材料工業、家用電器業,還是自動化設備與工業機械製造業 ,日本製造的產品可以說是享譽全球,世界流行。但是不久前發生的「神戶制鋼事件」讓日本製造業瞬間跌下神壇,日本國內已然一片惶然。所謂禍不單行,繼「神戶制鋼事件」,日本製造業又雪上加霜,甚至被多國擠出局!
10月30日環球網援引《印度時報》網站報道稱,日本和西班牙選擇不參加印度長期拖延的潛艇招標項目,該項目是要通過外國造船廠和印度船塢的合作,以約7000億盧比(109億美元)建造6艘先進隱形潛艇。報道稱,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和川崎重工業公司聯合體以及西班牙納萬蒂亞造船廠未能在截止時間前提交。
眾所周知,自2007年印度的「75號項目」公布以來,印度就向全球範圍內發出了招標公告。印度的「75號項目」是一單包括擁有對陸攻擊巡航飛彈的6艘新柴油電動潛艇,以及AIP推進裝置的特大項目,印度希望通過這個項目增強印度海軍實力。為了爭奪這塊「大肥肉」,俄羅斯、法國、德國相繼前往投標,遠在東亞的日本也想分一杯羹,甚至煞費苦心攜帶最先進的蒼龍級潛艇試圖說服印度當局。但和其他國家相比,日本仍然顯得了嫩了一點。用《印度時報》的分析稱,日本缺乏在全球武器市場出售軍事產品的經驗。目前,印度的「75號項目」將在法國、俄羅斯、瑞典、德國之間展開激烈競爭,而日本直接被擠出局,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塊肥肉掉進這四國嘴裡。
事實上,日本被擠出局並不意外,反而在情理之中。從今年10月份發生的「神戶制鋼事件」,就可見一斑。該事件發生後,神戶制鋼市值一夜之間蒸發了16億美元,更嚴重的是,由於神戶制剛為多家日本企業提供產品原材料導致包括豐田、日產、馬自達三大享譽世界的製造商均受到波及, 日本整個製造業出現了全面倒退之勢。與此同時,美國要求日本提供與數據造假醜聞相關的文件,對日本相關企業展開商業調查。
長期以來,日本能夠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完全是由於其強大的製造業。但近年來,日本經濟疲乏,失業率居高不下,老齡化嚴重,地震海嘯等災難頻發,社會問題越來越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製造業以次充好,以假亂真試圖拉動市場消費,刺激經濟增長,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釀成了不可挽回的「神戶制鋼事件」。如果以造假取信於世,以誠信為代價獲取暴利,這樣的製造業大國如何立足於世。
再說軍工製造方面,日本雖然擁有雄厚的軍工製造基礎,但其很多關鍵性技術和生產線源自美國提供,沒有美國的幫助,日本想要製造出令人信服的武器裝備恐怕要大打折扣。為了能在軍火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安倍公然推出了「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但是日本想要出口武器必須美國點頭,而且日本武器裝備採購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比如,日本90式坦克採購價850萬美元,比歐美國家同類坦克要高3倍,這令許多國家對日本軍工產品望而生畏,日本軍工市場方面也只能在子系統或零部件供應方面尋找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表面上以有利於日本軍工發展,促進自衛隊提升實力,實際上它是安倍修改憲法,擴充軍備的政治手段。這一點,包括中美韓在內的國家都心知肚明。此前,韓國外交部就曾聲明稱,希望日本基於原有的「武器出口三原則」,秉持和平國家的基本理念,朝著推動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定的方向慎重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