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在海里種!中國人最遭老外妒忌的種族技能——種菜

@ 2017-10-29

文|軍武次位面

據新華社10月23日報道,作為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珊瑚生物學與珊瑚礁生態學科組組長的黃暉已從事珊瑚研究約20年。她正帶領團隊在中國南海建立大範圍的珊瑚底播試驗區和示範區。

與陸地植樹造林相比,海底種珊瑚更加艱難。另外,水下作業工作量大,成本高。科學家在珊瑚種植成活的基礎上,還要想辦法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不得不感慨,除了基建狂魔的屬性,中國人種菜達人的民族屬性也在各行各業發展光大。雖然珊瑚礁生長緩慢,最快的鹿角珊瑚一年大約能長十厘米,有的品種一年不到一厘米。要想種出大面積的海底森林,恐怕還要等待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時光。看似時間是我們前進中唯一的敵人,但也不必擔心,四大文明古國熬死了三個,對於時間,我們盡在掌握。

種菜天賦對中國的影響是在一種對自然、對世界的觀念——自立自強。

挖隧道自立自強,胡麻嶺隧道最後的173米,德國專家稱「人類不可能在這種地質中打隧道。」但我們中國人用我們自己的力量把這道難題解開了!2017年6月19日,胡麻嶺隧道貫通了。

建大橋也自立自強,港珠澳大橋其中一個難點便是這是一個外海沉管隧道。當時找了荷蘭的一家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合作,當時人家開了個天價:1.5億歐元!當時差不多約合15億人民幣。跟荷蘭人談崩了之後,我們就只剩下最後一條路可以走:自主攻關!功夫不負苦心人,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是我國建設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五千年來,曾經中國的生活方式、勞動方式均和周圍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所以我們 的祖先對自然界存在一定的依附性。促使古代中國人往往是帶著主觀色彩去看待自然界的。自給自足的小生產方式促使古代中國人密集的生活在一塊土地上,他們在這塊土地上精耕細作,自立自強。

現如今,技術讓中國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感謝英國人發明的蒸汽機,美國人發展的計算機,德國人精於製作的機械工藝,讓中國工程技術摸著美國「過河」,踩著英國「前進」,讓中國花出去錢,形成自己的技術,花不出錢,自己造技術。就是這股自立自強,不服輸的種菜勁頭,讓世界對中國不得不刮目相看,另眼相待!

自立自強,自己種菜,多累啊?何不買呢,看看近鄰地區大國的例子吧!

印度不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但印度的大國志向可一直都不小。而要成為大國,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是不行的。自己軍工不行,買唄!

1999年1月,俄羅斯以10億美元的象徵價格同意把「超日王」號航母出售給印度,但條件是必須在俄進行改裝,這樣前前後後折騰了近14年,最終在2013年11月,印度以實際支付23億美元的價格完成「超日王」航母的購進,而此價格比當初商議定的價格高了13億美元。

2011年,印度和美國簽訂合同採購10架C-17「環球霸王」Ⅲ戰略運輸機,合同總值為41億美元,這被印度媒體譽為「軍購史上的創舉」。然而,再看看美國向其他國家出售C-17的價格,美軍自己訂購的價格是1.5億美元,澳大利亞的訂購價格是1.9億美元,英國的訂購價格是2.2億美元。

印度軍工真不行,印度軍方更青睞於外國的軍事裝備,印度軍工也著實不靠譜又形成軍方對其更加不信任。例如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經手的飛機,總是爭先恐後地往地上摔。1992——2004年間,該公司組裝「米格-21」2架,大修8架,摔8架;大修「幻影2000」4架,摔4架;組裝「米格-27」3架,大修3架,摔4架;大修「米格-29」3架,摔3架。當然現在印度,從過去的單純進口武器,到開始要求轉讓技術,再到要求在本國生產,也開始意識到依賴進口可能存在不確定因素,注意發展本國軍工業。再不注意,真的就淪為美俄的ATM機了。

而如今,自立自強的中國人也幫助他國。據新華社10月23日消息,50歲的尼泊爾農民碧瑪拉在加德滿都谷地的「稻米之城」種了將近20年水稻,今年是她最開心的一年。過去多年,碧瑪拉一直在家種當地水稻,由於產量不理想。但今年她試種了中國雜交水稻,畝產量有望增至460至600公斤,這意味著她的收入將會增加三倍。

自立自強的中國人也繼續面向海底。據新華社「向陽紅01」船10月24日電當地時間23日晚,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暨中國大洋46航次科考的「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成功獲取了海底熱液硫化物。

能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自立自強的中國「種菜精神」就是這麼有范!

本文由軍迷圈轉碼顯示

查看原文

相關視頻

科學家南海種珊瑚 海底「植樹造林」達十萬餘平方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