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9
以前,我認為做一個全能媽媽才是好媽媽,每天糾結乾了多少家務,洗了多少衣服,房間是不是乾淨,飯菜是不是可口……可一路走一路看,漸漸發覺,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才是一個好媽媽的標配。
文/一木釘
1.
昨晚,孩子夜醒多次,哼哼唧唧,哭喊,蹬腿。多次安慰未果,我不勝其煩,最後忍不住沖孩子吼起來。
在半夢半醒之間,在寂靜的夜裡,只覺得自己疾言厲色,每句話都像刀子一樣,射向孩子,孩子愈發哭鬧。
早上醒來,依舊心緒難安,也知道自己昨晚對孩子過分了,有一點愧疚,但是卻並不願意去安撫孩子。我站在鏡子前,感受著自己心裡這份躁動,感受著自己始終無法平靜的心緒。
2.
想起昨晚自己那副惡狠狠,冷冰冰的樣子,突然覺得熟悉。想起來,這是我小時候常看到的媽媽的樣子,媽媽比我要溫柔許多,但是這種冷冰冰的感覺,仍然印在了童年的記憶里。
ADVERTISEMENT
小時候,我非常膽小,怕黑,一個人睡總是驚恐,每次都要熬到實在支撐不住時,才敢閉眼,而一旦閉上眼睛,各種牛鬼蛇神就仿佛在耳邊,在面前。那種驚恐讓我在十幾歲的時候依然無法擺脫。我常常實在受不了時,便去敲爸爸媽媽的臥室房門,叫媽媽來陪伴。
媽媽總是打著長長的呵欠,一臉不耐煩。有時候將我訓斥幾句,有時候又像是在賭氣。她的態度讓我覺得自己犯了錯。所以,對於媽媽我也十分忌憚,不到不得已也不敢去叫。只覺得在夜半驚恐中孤立無援。每個夜都那麼長,每個夜都那麼難熬,想叫媽媽陪伴,卻又不敢,日復一日。
而,這一幕如今就發生在我和兒子身上,我變成了那個不耐煩的媽媽,兒子成了那個童年時候的我。我如當年的媽媽一樣,在夜半睏乏的時候沒有一點餘力去照顧孩子的感受,對孩子大吼大叫,冷漠敵視。兒子不會表達,只得哭。而他越哭我就越煩,甚至想去打他幾巴掌。
我聽著自己的咆哮聲、怒吼聲像野獸一樣在房間裡奔騰,但是我停不下來,那一刻,我好像不是我自己,平日裡的覺察和耐性統統消失不見,只剩下肆無忌憚的宣洩。
ADVERTISEMENT
3.
也曾對媽媽心懷怨恨,怨她在童年時對我陪伴太少,對我不夠關注。這樣的怨恨甚至延續了很多年。可是在昨晚那個當下,我忽然對多年前的媽媽感同身受了。
這陣子,生活上諸多煩擾,明顯感覺到體力不支,精神欠佳。所以面對夜醒的孩子,我沒有多餘的心力再去安撫,情緒不再受控制,壞情緒就像毒蛇一樣竄了出來。
而幾十年前,那個年代生活的疲累,比現在我要承受的還要多出好幾倍。當生活的壓力來襲,人是沒有精力去自省的,所有的空閒,都只想休息。
白天操勞到崩潰的媽媽,晚上還要被孩子叨擾,她真的做不到那麼耐心陪伴。何況那時候的他們也不懂這些兒童心理學,也沒有機會去懂。生活只是無意識的重複。
4.
當人處於不放鬆的狀態時,就會陷入舊有模式,重複童年的輪迴。
ADVERTISEMENT
每當我感覺到自己累了,卻不敢去放鬆,休息的時候,整個人就會變得很浮躁,也很容易生氣。那些什麼要覺察啊,傾聽啊,共情啊,就會統統跑到腦後,陷入一種無意識狀態,很多行為也會忽然失控。
心理學上講,當我們生活沒有壓力的時候,我們不擔心羞辱、拒絕、無意義或痛苦。當生活平靜時,我們通常不會陷入童年時的決定、行為模式和信念中不能自拔。
只有當我們感覺到有壓力或者不安全時,我們才會陷入到自己生活態度取向的消極行為中。
這些行為往往會讓我們變成一個「壞媽媽」,給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我和我媽很像,每天都是忙忙碌碌,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唯獨沒有安排休息時間。我們都認為要努力,要爭取,這人生才有意義。
生活的齒輪其實是被我們自己加速開轉的。我們不敢停下來,因為停下來與「不上進」「沒出息」聯繫在一起。唯有無休止地勞作,我們才覺得生活有意義。唯有忙碌才讓我們覺得心安。唯有忙碌,才讓我們覺得自己足夠好。
ADVERTISEMENT
5.
昨晚,正是因為這快速轉動的齒輪,是我難以承受的速度,所以才被甩出正軌,情緒失控。
我抱著兒子,向他道歉:「對不起,昨晚媽媽發脾氣是媽媽不好,媽媽太累了,沒控制住自己。」沒想到兒子馬上摟著我的脖子,笑得很開心還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沒關係……」孩子對媽媽的愛其實更為深沉,當我坦誠待他,他竟然一點都沒有猶豫就原諒了我。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感慨良多。以前認為做一個全能媽媽才是好媽媽,每天糾結乾了多少家務,洗了多少衣服,房間是不是乾淨,飯菜是不是可口。
可一路走一路看,漸漸發覺,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才能算個好媽媽。情緒的失控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傷害,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影響孩子以後的生活模式,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面對孩子,看得見他,接得住他。能駕馭自己的情緒,才是一個好媽媽最應該做到的。
而能駕馭自己的情緒,首先要好好對待自己,敢於休息,敢於做不到,敢於在繁忙之中抽身出來將自己沉澱。
這樣才能擺脫舊有模式,避免陷入童年的輪迴。以一顆清明的心,以一雙智慧的眼去陪伴孩子,做一個真正的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