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出現這8個如廁信號,就可以教TA上廁所了!

@ 2017-10-28

十月菌不推薦給寶寶把屎把尿,但家長們又開始犯嘀咕了:「難道要寶寶一輩子拉在紙尿褲里?」拜託!寶寶比大人想像中機智多了,一旦他不再需要紙尿褲的陪伴,身體就會自動發出想要自己上廁所的信號。

如廁信號出現的時間:

美國兒科學會研究表明:一歲半以前的寶寶大腦發育還不完善,對排尿中樞的控制力較弱,對排泄肌的控制也不成熟。但等寶寶在1歲半到兩歲時,身體對膀胱和肛門組織的控制力趨於成熟,寶寶也會自發的有自己獨立上廁所的意識,所以選擇在這個時間段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廁信號的具體內容:

細心的家長都會發現,等寶寶自己想要學習上廁所時,都會做出以下8種「不太一樣」的舉動:

1、寶寶排便的時間有規律可循,甚至會在每天固定的時間便便。

2、寶寶大小便前會有提示,比如停下手裡的活動、一動不動地看著你、又或者直接蹲下,甚至還會拽著你往衛生間的方向走。

3、寶寶不想再被紙尿褲束縛,撕扯紙尿褲、穿著潮濕和髒的紙尿褲時里發出鬱悶的「抱怨」等,都是他的小小反抗。

4、寶寶可以自己將褲子拉下和拉起,並對馬桶、坐便開始感興趣。

5、可以保持紙尿褲的乾燥長達兩小時,這表明寶寶的膀胱肌肉發育到能夠容納充足的尿液。

6、寶寶能領會家長的指令,並能按指示實行。比如「到廁所尿尿」、「把褲子拉上來」、「洗洗手」等。

7、寶寶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願,比如:「我想……」、「我不願意……」等。

8、寶寶對家長上廁所的行為表現出極大的好奇(想跟著家長去洗手間)。

PS:滿足部分條件就可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了!

當寶寶發出如廁訓練的信號時,家長應該如何引導?

1、為了打消很多寶寶害怕掉進成人馬桶里的焦慮,並且保證寶寶上廁所的安全舒適。家長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兒童小馬桶。並告訴他,如果你想尿尿或者拉粑粑了就可以脫了褲子坐在上面。

2、給寶寶買可愛或炫酷的內褲,讓他高興的適應穿內褲,輕鬆度過從一次性紙尿褲到穿內褲的過渡期。

3、同性家長給寶寶示範一系列的上廁所的步鄹:脫褲子、坐馬桶、擦拭、提褲子、沖水、洗手等。但要注意在這個過程中避免讓寶寶在馬桶上坐太久(通常情況下15分鐘就夠了),以免他被別的東西吸引。

4、等寶寶發出想上廁所的信號時,立即帶寶寶去馬桶旁。這樣能讓寶寶更好的理解馬桶對於上廁所這件事的意義,也有助於幫寶寶養成好的如廁習慣。

5、訓練寶寶上廁所是個漫長的過程,寶寶需要循序漸進的適應,家長需要降低期待和搭上十二萬分的耐心。而且摘掉紙尿褲的寶寶可能還會隨時尿褲子,遇到這種情況,可不要讓寶寶尷尬,開個可愛的玩笑就讓它過去吧!

6、給寶寶恰當的表揚,當寶寶如廁成功或者有進步時,家長應該及時的給寶寶給予表揚,這樣更增強寶寶的自信心,讓如廁訓練更順利的進行!

最後,十月菌的小提醒:

如廁訓練是寶寶邁向獨立意識的重要一步,如果在過程中寶寶出現了反抗和緊張等不良情緒,家長就不要勉強,不要給寶寶造成心理負擔,再等等,三歲前訓練寶寶上廁所都不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