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響尾蛇」短程空對空導彈, 是全世界第一種實用化的空對空導彈, 第一種以紅外線作為引導方式設計的空對空導彈, 也是第一種有擊落目標紀錄的空對空導彈, 十分厲害, 儘管如此, 世界上還有一種導彈可以和美國的響尾蛇導彈對抗, 那就是俄羅斯的R-73導彈。
R-73導彈是蘇聯在1973年開始進行研發的, 當時蘇聯戰機上所使用的短程R-60(AA-8蚜蟲)導彈已經逐漸的沒落, 不再有當年的威視, 同時美國的響尾蛇導彈策劃那個味了當時最厲害的導彈, 作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蘇聯不甘心被美國打敗, 於是蘇聯三角旗機械生產設計局奉命研發了R-73導彈。
R-73導彈採用了舵面位於彈翼前的「鴨」式氣動布局, 彈翼上採用了穩定副翼, 彈翼前採用了前升力小翼, 彈翼和舵面位置呈X形, 並對稱。 其最小射程300米, 最大射程則為20公里, 目標對制導頭角速率需小於60度/秒, R-73系列與新型側衛戰機搭配後, 不論其探測角多少, 都能做到全向防護, 是90年代世界上性能最好格鬥型紅外製導空對空導彈之一。
第一枚R-73導彈於1985年服役, 一出世就成為美國AIM-9「響尾響」近距空對空導彈的死對頭,
是世界上各國公認的最難以對付的現代空戰武器之一, 曾經是俄羅斯最先進的短程空對空導彈, 對固定翼飛機一類目標的殺傷率為60%, 後賴由此衍生出了R-73M1(R-73RDMl)型、R-73M2(R-73RDM2)型和R-74EM三種類型。
蘇聯當時的米格-29、蘇-27、蘇-32和蘇-35等飛機都使用了這款導彈, 上世紀90年代初德國對R-73導彈的評價是比當時西方導彈領先一代的先進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