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吉醬好死一口氣批建10新華小,一看就知是為了大選收買華人心,馬華民政最高興,至少已有護身符傍身。 縱觀整個情況,民政被馬華擠到一邊去,只有心裡焦急暗谷,馬華搶盡先機風頭一時無兩,猛拍胸全權擔起建校重任,只是被記者問到最關鍵的一點,建校的錢哪裡來? 馬上支支吾吾含糊其詞,我們當然知道又是向華社伸手啦~~ 要納吉出錢建華小?真是開玩笑 ! 先不說自身難保國庫沒錢,你看,連每個政府部門的撥款都大幅削減,怎可能再給你一大筆錢建華小?? 再說,誠如林冠英吐槽所言,現有華小都被搞到半死不活,年年都要引頸長盼等撥款來,有哪一年撥款不是三催四催才姍姍來遲的? 華社還指望納吉出錢建華小,別指望了~~ 所以聽了魏家祥含糊其詞的官腔,我們已心裡有數,華社又要變提款機了~~必拿那些有點錢的社會領袖聞人大佬開刀,接下來就是一波又一波的籌款晚宴活動要開始了~~ 今回一口氣建10間新華小,費用可不小,真正出錢的肯定是華社。新華小他日建好時,站在最前面剪彩出風頭的,肯定是廖中萊魏家祥。走著瞧,看我說得準不準吧~~
..............
(吉隆坡26日訊)時隔9年,政府再度為華社捎來增建華小的好消息!教育部長拿督斯里瑪哈茲爾卡力今日宣布,政府批准增建10所新華小,並同意6所微型華小搬遷至華裔人口密集之處。
首相署部長兼馬華署理總會長拿督斯里魏家祥表示,隨著教育部發出的批准信,增建10所華小與搬遷6所華小的工作正式啟動後,馬華公會會統籌統辦確保工作可以順利進行。
他指出,對於今天教育部長的宣布,其實是在去年11月就開始準備的工作。
「去年11月,馬華總會長廖中萊在馬華代表大會告訴首相是時候增建華小,但是首相也首次積極回應。之後我們就馬不停蹄與多個單位進行談論,並參考董教總的建校要求等等。」
「今天我很自豪告訴大家,經過11個月努力,我們鑑定了地點,拿到了建校準證。這個過程需要多方面協調的,同時也感謝個組織提供的參與和意見。」
他強調,馬華要求興建華小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對執政黨來說是責無旁貸的要把這個工作做好。
詢及是否會向華社發起籌款去興建這10所華小與搬遷6所華小,魏家祥說:「我們已經有腹稿要去怎麼做,馬華絕對會扛起這個責任,馬華會統籌統辦的方式把這些學校做好。」
他今日在大馬華文教育諮詢理事會會議上召開記者會時,如是表示。出席者包括民政黨副主席拿督劉華才、砂拉越人民聯合黨巴都林當支部主席薛華東、民主進步黨代表張文壽、拿督斯里劉恭財、黃敬祿、馬華地不佬區國會議員邱思祥、華文理事會主席拿督王鴻財、董教總華文獨中工委會教育主任莊俊隆、拉曼大學副校長尤芳達、留台聯總秘書貝仁毅、華總副總秘書拿督陳耀星、馬來西亞華校杏壇協會廖秋強等。
魏家祥透露,他將與教育部副部長拿督張盛聞在11個月內,為這些興建與即將搬遷的華小召建董事部與成立建委會。
另一方面,莊俊隆表示,董總非常歡迎教育部的這項宣布,而董總也將繼續關心馬華如何去處理以及有關設立興建華小制度化方案的落實。
教總主席拿督王超群也讚揚道,馬華在這方面做了很大工作,同時做的很完整,使得這些華小能很快落實。
他透露,早前教總曾進行了調查,並將需要興建華小的地區名單呈交予馬華。
「當時我們調查,最需要興建華小的是雪州和柔佛州,基本上我們要求的,都已經獲得批准了。」
在10所增建的新華小當中,由柔佛及雪蘭莪州各佔5所;而且,這次增建的華小皆以大馬華裔先賢命名,只有1所是華裔發展商公司名字命名。
此外,在6所搬遷的微型華小當中,有4所為「跨州搬遷」,當中包括了日前引起朝野口舌之戰的吉打州成傑培才華小將遷至柔佛州新山依斯干達公主城武吉英達花園(Taman Bukit Indah)。
這也是政府自2008年批准增建6所華小及搬遷13所華小之後,時隔9年後,政府再度一次性做出增建及搬遷華小的重大公布。
較早時,瑪哈茲爾卡力今日在教育部召開記者會上指出,有鑒於政府維護多源流教育體系,加上國內有增加華小的必要性,並在國家的經濟財力允許下,因此批准增建10所新華小來應付需求。
他也提到,在批准搬遷的6所微型華小,都符合教育部的程序,即獲得家長認同、生源問題及其他有關遷校的條件。
他提到,截至今年8月31日,我國共有1298所華小,其中883所華小為政府資助學校及454所微型華小(SKM)。
他補充,微型華小的學生人數只有150人或以下,新生來源面對問題。
瑪哈茲爾卡力今日在教育部召開記者會,做出上述的宣布後,再把批准信移交給馬華總會長兼交通部長拿督斯里廖中萊。
瑪哈茲爾卡力也不忘提醒,馬來文是我國的國語,掌握國文是邁向國家團結的重要基石,因此促請所有華小在教導母語教育之餘,必須致力於強化學生對馬來語文的掌握,這才符合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在日前與華青的TN50(2050年國家轉型計劃)對話會的談話要求。
首相在上週六(21日)與華青TN50對話會的回答環節中曾提到,教育部長已和馬華總會長及民政黨主席商討有關在華裔人口密集處增建華小事宜,並提到華小生必須強化馬來文的掌握能力,這有助於加強各族的團結。
這10所新華小及6所搬遷華小是馬華在去年11月向教育部提出申請,並在近1年的鑑定及準備工作後,教育部在今日發出批准信。
出席見證頒發批准信的領袖,還包括:種植及原產業部長兼民政黨全國主席拿督斯里馬袖強、首相署部長兼馬華署理總會長拿督斯里魏家祥、教育部副部長兼馬青總團長拿督張盛聞及民政黨總秘書梁德明等人。
10所新建華小名單:
柔佛(共5所)
郭鶴堯華小(SJKC KUEK HO YAO)
沈慕羽華小(SJKC SIM MO YU)
李孝式華小(SJKC TUN H.S. LEE)
陳嘉庚華小(SJKC TAN KAH KEE)
謝華華小(SJKC CHEAH FAH)
雪蘭莪(共5所)
李萊生華小(SJKC LEE LOY SENG)
徵陽華小(SJKC SUNSURIA)
翁毓麟華小(SJKC TUN ONG YOKE LIN)
敦林蒼佑華小(SJKC TUN LIM CHONG EU)
朱運興華小(SJKC TOO JOON HING)
以下為6所搬遷華小:
吉打成傑培才華小 SJK(C)POAY CHAI(從吉打搬至柔佛)
霹靂務邊培民華小 SJK(C)POI MIN(從霹靂搬至雪蘭莪)
太平益華華小 SJK(C)AIK HUA(從霹靂太平搬至森美蘭)
森州利民濟禮仁園華小 SJK(C)LDG REGENT(從森美蘭搬至雪蘭莪)
彭亨關丹班珍華小 SJK(C)PANCHING(彭亨州內搬遷)
柔佛武吉甘密新廊華小 SJK(C)LADANG GERSIK(柔佛州內搬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