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德國製造」一直被視作質量過硬的代名詞,「中國製造」卻一度因山寨貨被扣上低劣的帽子。
然而,到了21世紀,這一觀念將被徹底改變,據德國《質量管理雜誌》調查顯示,有80%的德國人認為「中國製造」是「德國製造」的對手。
其中最突出的是「高鐵」、「核電站」領域,作為中國走向世界的兩大「名片」,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已經超越了德國,「中國製造」和「德國製造」的形象已經越來越接近。
包括「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第三次問鼎世界冠軍;「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完成三大科學實驗任務;世界上精度最高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建設成功......
紛紛標誌著「中國製造」達到了一個又一個高度,日本《產經新聞》直接指出,經過「神戶制鋼」這一鬧騰,整個「日本製造」的信譽基礎將從源頭上被動搖。
雖然從表面上來看,日本的不少產品做得比中國精緻,理念比中國好,但是很多時候,這些只與工藝設計水平有關,日本的整體製造水平一點也不比中國高。
日本《讀賣新聞》還補充道:早在2010年,日本的GDP就已經被中國超越,如今經濟規模只有中國的44%;2015年,中國的工業產值就已經是美國+日本的總和。
如今,日本正面臨著人才短缺、企業破產等諸多問題,特別是最近幾年,日本的科技成果明顯下降,相反,中國的飛躍式發展在世界上的存在感越來越強。
英國廣播公司在文章《中國新工業革命》中表示,中國特有的文化和中國人的勤勞創新讓「中國製造」在各個領域引領世界。
法國《回聲報》刊文稱,中國的生產商不再製造基礎產品,而是開始提高檔次,如果西方認為只要制定新的規章制度就能與新的中國競爭,那就大錯特錯了,不管何時,中國總能制定一套新規則,然後被全世界所接受,而西方只能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