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 MK3.5 1.5T頂級 - 購買, 保養,使用心得2萬5千公里全記錄 (圖少字多請慎入)

@ 2017-10-14

在01潛水多年,買車及保養時從大家的文章中獲益良多,秉持著取之於01用之於01的精神,決定寫一篇使用一年的完整分享文:

購車議價:

我是在2016/6月底購買1.5t頂級款(Sync2版),7月初取車。去展示間前,我已經看過各位大大分享的菜單,心理有底,所以我從頭到尾只有去一家經銷商跟同一位業務接觸,談到我認為可接受的價錢,詳述如下:

1. 蠻多車友都是先談一個空車折扣後(當時大部分是7萬左右),然後再另外談加選配備的報價如隔熱紙、導航、行車記錄器、倒車顯影等,我感覺加選的部分,報價都偏高,所以我決定用統包的價格來談,最後車價的折扣是含所有加選配備。

2. 當時只有頂級款有大螢幕,所有增加的影音功能皆須採介面卡的方式,可在螢幕顯示。為了省麻煩不用去外面到處比價,且怕新增影音功能跟Sync系統相衝,到時互推責任,我決定使用經銷商配合的協力廠商(X堡)套件,並指定"必須"在PDI新車整備中心內安裝。

3. 隔熱紙的部分我指定V-Kool,附保證書,而且一樣要在PDI貼。包含影音,我都有在訂單上詳註要在PDI施工,不是光口頭承諾。

4. 最後談到的折扣約4-5萬,除空車外,另包含全車V-Kool(含前擋)、導航(papago)、行車記錄器(前)、倒車顯影、避光墊、全車海馬腳踏墊+行李箱墊、鑰匙皮套。規費、保險及稅金實報實銷。

驗車

單簽了以後,下一步就等車拖到經銷商PDI後讓我驗車,確認沒問題才去領牌,接著才能開始貼隔熱紙和加裝影音系統。我最開始其實是要求讓我到福特六和的PDI挑車,但業務說沒辦法,只能拖1部到中太PDI給我驗,所以我就驗的比較仔細,細目如下:

1. 外觀:除了基本沒有刮痕外,我也檢查鈑件的密合度,看是否對稱。車在此時還沒做交車前的洗車跟打蠟,所以外觀上的灰塵跟汙漬就先不管。

2. 內裝:主要是皮椅及內裝飾板看有沒有刮痕或密合度不佳的問題。

3. 底盤:我有很客氣地拜託技師頂起來給我看,就大概看一下有沒有漏油或異常鏽蝕之類的問題。

4. 里程及引擎號碼:檢查完後就要記錄里程及引擎號碼,技師有說因為施工時要從停車區移至廠內,加上不同廠商分次施工,所以交車時可能會有1-2公里的誤差,這點我接受。

5. 注意禮貌及態度:提醒大家一件事,聽我敘述整個驗車過程,可能會覺得我很龜毛,但我認為態度很重要,我全程都很客氣,也沒有吹毛求疵,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所以全程氣氛融洽,沒有造成任何的不愉快或緊張,大家"互相尊重",這點非常重要。

交車

驗車時已經檢查的很仔細了,所以交車時主要是確認後來加裝的隔熱紙、影音及其他贈送的小東西,剩下的就照標準交車程序,沒什麼問題。

Quality Care延長保固專案

究竟該不該買?甚麼時候買?是不是不能自備機油?我看很多人提出這個問題,經過我跟保養廠人員再三確認後,就「我個人的認知」詳述如下:

1. 很多人一直批評福特的可靠性,我個人覺得還好,家裡的2004 Focus MK2 到現在也沒什麼大災難,但為了保險起見,我個人還是傾向購買,但應該是在快滿2年半的最後期限前買,價格差沒多少,但這2年半內可自備機油。

2. 大家最關心的自備機油,保養廠給的答案是一旦買了加值保固,從買的那一刻起就不能再自備機油。換句話說,如果新車交車時就買了2年的延長保固,那就表示5年內都不能自備機油。如果一開始沒買,過了2年多再買,那買延長保固之前的自備機油,不影響後續延長保固。

保養

目前已做了4次的保養(1千、1萬、1萬7、2萬4),有一些心得可跟大家分享:

1. 究竟要每5千或1萬保養?:車主手冊寫1萬,業務跟保養廠都建議5千。渦輪車機油的劣化速度會快一點,我自己心裡有數,但還是跟廣大車友一樣想省錢,跟技師討論後,他建議以半年為參考點,如果只跑5千,那就每5千保養。如果半年跑1萬,那就1萬再保養(以上不代表原廠,僅供參考)。我後來是採取中庸的做法 2萬公里保養3次的循環,可跳過其中一次5千公里保養,等於約7000公里保養一次,不至於間隔太久。

2. 1千公里第一次保養時,人生地不熟,先乖乖地用原廠機油。保養廠是用加油機,用100cc做單位。手冊上1千公里是寫3.75公升,接待就寫3.8公升。結果保養完一開出去,馬上覺得油門不順,車子重拖,根據過往經驗是機油加太多,馬上回廠一量,果然超出上限許多,抽了一些機油出來就恢復正常。建議取車前要請技師當面量給你看。如果用加油機,以3.75公升的機油量為例,個人認為3.6公升即可,畢竟舊機油不可能洩到完全乾淨,即便有換機油心。

3. 1萬公里保養時,先去很多人推薦的「機油X庫」買total 5W-30有福特913C認證機油,有發票可刷卡。行駛時感覺不出跟原廠機油的差異,但荷包很有感(網站上有標示各款機油價格)。

4. 1萬7時再換 total 5W-20,948B認證,感覺油門輕快一些,比較線性,不會有之前較明顯的動力暴起暴落,價格稍貴。

5. 2萬4(做2萬保養)時改用亞拉5W20,」meet」 948B規範的機油,這是我目前為止最滿意的機油,加速一樣線性,但感覺是更快的線性,幾乎感覺不出turbo lag,引擎聲浪也感覺較渾厚。但亞拉這款油有一個缺點,紅燈停車時不論D檔踩煞車或排入N檔,震動明顯比較大,剛換油的前幾天很不習慣,停紅燈時全身肥肉跟鬆垮的臉皮也一起在共振,跑車椅秒變按摩椅,一週後就比較習慣這個按摩功能。

6. 機油尺:福特的機油尺是用一種塑膠的材質,油位"很"不容易判讀,四次保養給三位不同技師做,我看每個都是來回量好幾次才能看的出正確油位,這點提醒大家注意。

7. 定保時添加劑我都沒加,現在大賣場都可以看到3M出給缸內直噴引擎專用的噴油嘴清潔劑,還在猶豫要不要試試看!

個人使用心得

外觀:整體都很滿意,只有兩個小抱怨

1. 帥氣的全車空力套件配上單邊單出排氣尾管實在讓人很沒力,但考量RS也只有左右單出,不能以下犯上,只好含淚接受。

2. 放射狀鋁圈實在是醜到爆,是一種完全沒有設計感的設計,我還寧願維持MK3的設計,比較有特色。但這並不是福特六和的錯,國外也統一用這款醜圈。

內裝:空間小是共識,這裡就不贅述

1. 加裝的影音使用都順暢正常,一年來發生過約3-4次Sync當機,但只要熄火然後打開車門,讓影音系統完全關機,再重新發動就好了,還沒有因為當機需要去維修。

2. 隔音非常好,不但高速時風切聲小,底盤及輪胎的噪音都被抑制到很小。

操控及油耗

1. 買車前國內外的汽車媒體試車影片看過很多,針對操控幾乎都是正面評價,01也很推崇。經過2萬5千公里的體驗後,個人主觀認為90萬以下的車應該很難找到更有駕駛樂趣的,特別是在加速感及彎道的極限(請注意安全)。

2. 很多人批評的煞車無力,我也非常不喜歡,行程實在太長。前半段煞車力道明顯不足,後半段力道一次全來,塞車時感受最明顯。塞車時走走停停,當速度很慢時潛意識總是會認為輕點煞車即可,輕踩下去才發現煞車力道不足,再趕快用力踩到底,容易有頓挫感及造成神經緊張。家裡另一台MK2完全沒這個問題,行程短,輕點就很有感。為什麼會這樣?個人粗淺的認為應該是跟怠速熄火裝置有關,如果輕點就煞停,那引擎的啟閉會更加頻繁,可能影響系統壽命。

3. 很多人批評的油耗,我個人是還可以接受,一般混合道路使用約略在11-13KM/L之間遊走,北高長途可以超過16KM/L。雖然引擎只有1.5升,卻提供接近2.5升自然進氣的動力,如果用國產1.8升自然進氣引擎的油耗來比較,有欠公允,畢竟爽度差很多。大馬力又省稅金,實在沒什麼好抱怨的。

4. 下面圖片所顯示的11.7km/L平均油耗是行駛13415公里的數據(9999公里後會歸零),具有一定程度的參考價值。我的駕駛習慣是常油門一拜,享受加速快感,但遇到前方紅燈或塞車會提早鬆油門,讓車子滑行。

主動安全配備及駕駛輔助的使用心得

1. APA主動式停車輔助:平行路邊停車的成功率很高,系統是偵測兩台車中間的距離是否停的進去,並不會辨識是否為畫線的停車格。至於倒車入庫的成功率極低,主要是常偵測不到車位,在百貨公司及大賣場的停車場已嘗試數十次,印象中只有不到20%的成功機率,特別當車位是在柱子旁邊時,有幾次顯示偵測成功,但車子卻往柱子倒過去,只好手動介入。

2. ACS主動式都會行車防護系統:救了我一次!有一次晚上塞車時跟在小貨車後面,貨車煞車燈本來就很小,這台又壞了,等我發現距離突然變很近時已經來不及了,這時聽到一聲類似底盤摩擦到異物的巨響,車子煞住了,頓時腦袋一片空白,接著腳鬆開煞車,發現車子不會動,以為熄火了,看了一下中控螢幕,出現類似"都會行車防護系統作動"的訊息,才恍然大悟。

3. LDW & LKA 車道偏移警示及輔助系統:這是兩個功能,我合在一起說明。LDW高速時才會啟動,如果沒打方向燈就換車道,方向盤就會開始抖動,偏移時抖動提醒的力道有三段調整。LKA輔助回正功能可單獨切換開或關,輔助的感覺有點類似方向盤間隙突然變大,拉回力道沒有很明顯。

加95或98?

這又是錢的問題,如果加95順順沒問題,何必多花錢加98。我有辦台塑加油卡,所以一年來都是加台塑的,從沒加過中油。新車時就是加95+,但最近連續加了超過5桶的98來測試,然後再換回95+,實在感覺不出明顯差異,只能說加98時油門感覺似乎有稍微」滑順」一點;重踩油門時95+的聲浪比較大(我覺得比較熱血),油耗部分沒有特殊變化。我刻意挑在換機油前改用98,換新油後繼續用98跑個幾桶,然後再換回95+,所以新舊機油都有體驗過98。以後應該還是省錢至上,繼續用95+!

暫時先分享到這裡,謝謝耐心看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