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歷史你懂得多少?

@ 2017-10-14

緬甸的歷史你懂得多少?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 簡稱緬甸。 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 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西南臨安達曼海, 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為鄰, 東北靠中國, 東南接泰國與寮國。

首都為內比都。

並佔領了緬甸, 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2005年, 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 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 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 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 根據法文和英文考古資料, 緬甸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活動。 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 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

 

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Pyu)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

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 《漢書》稱諶離。 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Sittaung River)流域, 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且建立蒲甘城(Pagan)。

蒲甘王朝是由阿奴律陀國王(King Anawrahta, 1044年至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 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 以上座部佛教為國教。

阿諾耶塔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 也不斷擴展領土。 在阿朗西都國王(King Alaungsithu, 1111年至1167年在位)掌政時, 上座部佛教逐漸成為主流, 並在13世紀初期達到頂盛。

當時建造的3000餘座寺廟尚有100座保存至今。 1287年蒙古統治者忽必烈(Kublai Khan)率領元朝軍隊大肆入侵(元緬戰爭)而使得蒲甘王朝失去了獨立性, 不久後滅亡。

瓦裡魯趁蒲甘王國的衰敗, 稱霸下緬甸。 1298年向中國稱臣。 瓦裡魯時期, 緬甸出現了最古的法典——《瓦裡魯法典》。 後來瓦裡魯被他的幾個外孫刺殺, 眾大臣清除了這些叛亂者, 瓦裡魯的弟弟繼位。 這一時期孟族向外征討清邁, 獲得藍本村等地。

國中政局不穩, 土匪猖獗, 甚至有王子被撣族移民刺殺的事情發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