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的大千世界69:我國神話為何不發達
和西方的古希臘和羅馬神話比較起來, 中國現存神話是不夠發達的。 中國神話中的神多屬獸形、半人半獸形或幾種動物的合體。 按照規律「神」應該從獸形向人形發展。 發達的希臘神話中的神則多具人形, 富有人情味。 中國神話的概念神少, 自然神、氏族神多;大量「遠國異人」的描繪, 奇形怪狀, 各具特徵;無完整的神系, 沒有主神, 神話故事也是十分的零碎、片斷、分散,
許多事情沒有形成較完整的、系統的神話形象、神話組織。 這些正是不發達神話的特徵。 對照於發達的希臘神話, 我們會得出這麼一個結論。
發達的希臘神話
但中國神話為什麼呈現這麼一個不夠發達的局面呢?胡適先生在《白話文學史》裡說:「古代的中國民族是一種樸實而不富於想像力的民族。 他們生在溫帶與寒帶之間, 天然的供給遠沒有南方民族的豐厚, 他們需要時時對天然奮鬥,
不能像熱帶民族那樣懶洋洋地睡在棕櫚樹下白日見鬼, 白晝做夢。 所以《三百篇》裡竟沒有神話的遺跡。 所有的一點點神話如《生民》、《玄鳥》的『感生』故事, 其中人物不過是祖宗與上帝而已。 」他把中國神話的不發達歸結為民族氣質的重實際而不富於幻想。
而魯迅先生在其力作《中國小說史略·第二篇》裡也細究了中國神話不發達的原因, 他是這樣說的:「中國神話之所以僅存零星者, 說者謂有二故:一者華土之民, 先居黃河流域, 頗乏天惠, 其生也勤, 故重實際而黜玄想, 不更能集古傳以成大文。 二者孔子出, 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實用為教, 不欲言鬼神, 太古荒唐之說, 俱為儒者所不道, 故其後不特無所光大, 而又有散亡。
然詳案之, 其故殆尤在神鬼之不別, 天神地祇人鬼, 古者雖若有辨, 而人鬼亦得為神祇。 人神淆雜, 則原始信仰無由蛻盡;原始信仰存則類於傳說之言日出而不已, 而舊有者於是僵死, 新出者亦更無光焰也。 」魯迅的分析有三個要點:一是說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優越, 養成了中國人重實際輕玄想的民族性格, 在這種民族精神之下, 零碎落後的神話難以發展為完整而發達的神話。 二是說由於儒家的崇尚實際, 不務玄虛, 所以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荒唐之說」), 不但沒得到發展, 反而日漸散失。 三是說由於中國人的觀念中, 天神、地神和人鬼混淆不分, 這樣, 人死為鬼的傳說天天產生, 就必然排擠掉神話的地位, 使神話日漸淪落,
不能發展。
中國神話之夸父追日
茅盾的《神話研究》認為, 中國神話的不夠發達, 原因有二:一為神話的歷史化, 二為當時社會上沒有激動全民族心靈的大事件以誘引講述神話故事的詩人出現。 神話的歷史化, 固然也保存了相當的神話;但神話的歷史化太早, 便容易使神話僵死。 至於誘引「神話詩人」產生的大事件, 在武王伐紂以後, 便似乎沒有。 穆王西征, 一定是當時激動全民族心靈的大事件,
所以後來就有了神話的《穆天子傳》。 自武王以至平王東遷, 中國北方人民過的是「散文」的生活, 不是「史詩」的生活, 民間流傳的原始時代的神話得不到新刺激以向前發展, 結果自然是漸就僵死。 散文的生活是現實主義的, 史詩的生活是浪漫型的, 後者對神話的產生是不可缺少的條件, 同時也是神話發展的依據。
高亨在《上古神話》裡, 提出這麼幾點見解:第一, 上古神話原在口頭流傳, 經過後世記錄, 才有可能完整地保存至今。 但我國古代沒有記述神話的專書, 許多神話根本無人寫在書上, 以致故事失傳。 古代社會的人多以歷史的尺度來衡量神話, 都以為「其言不雅馴, 薦紳先生難言之」(《史記·五帝本紀》), 這樣就使大批神話散失了。
第二, 在古代, 尤其是先秦時代, 也有人在著書立說時涉及神話。 這客觀上保存了少數簡單的片斷的故事, 但由於著書時的引用神話, 無非是取其一端, 作為文章的論據, 所以不會全文摘引, 這就使原來完整的系統的故事, 變得支離破碎了。 第三, 歷史上幾經焚書, 書中所寫到或涉及的神話故事也就隨之消亡了。 如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裡提到的《禹本紀》、《歸藏》, 多言怪物神異之事, 現在卻見不到了。
呂振羽在《殷周社會研究》, 楊公驥在《中國文學》第一冊裡則從經濟生活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 他們認為, 希臘神話之所以富有人情味, 曲折有致, 而且較有體系, 與古希臘時代的商業經濟有關。 商業經濟能增進民族文化的交流, 擴大人們的眼界,活躍人們的思想,鍛煉、提高人們的思維能力,而這些正是神話賴以向前發展並發展為發達神話的重要條件。史前期的低級經濟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神話,而社會由野蠻進入文明時期的先進的商業經濟,則是神話由零碎向完整、由片面向系統、由獸形向人形發展的必要條件。而中國則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是保持著原來的農耕經濟及建立於其上的一系列宗法思想、專制政體的。因此就缺乏一種民主的空氣、活潑的思想、幻想的特點,所以也就沒能發展為發達神話。
中國神話之女媧補天
中國神話為什麼不發達,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因為它牽涉到神話產主的地理環境和經濟條件,涉及到民族精神、文學藝術等一系列因素,這實在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擴大人們的眼界,活躍人們的思想,鍛煉、提高人們的思維能力,而這些正是神話賴以向前發展並發展為發達神話的重要條件。史前期的低級經濟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神話,而社會由野蠻進入文明時期的先進的商業經濟,則是神話由零碎向完整、由片面向系統、由獸形向人形發展的必要條件。而中國則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是保持著原來的農耕經濟及建立於其上的一系列宗法思想、專制政體的。因此就缺乏一種民主的空氣、活潑的思想、幻想的特點,所以也就沒能發展為發達神話。
中國神話之女媧補天
中國神話為什麼不發達,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因為它牽涉到神話產主的地理環境和經濟條件,涉及到民族精神、文學藝術等一系列因素,這實在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