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安街知事
還未逃離撞船事故陰影,美國海軍就再度發起挑釁。
剛剛,中國外交部證實,10月10日,美軍「查菲」號飛彈驅逐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進行所謂「航行自由行動」。中方隨即派出軍艦機依法對美艦實施查證識別,並予以警告驅離。
儘管五角大樓尚未對此作出直接評論,但強調稱美國在開展正常的「自由航行」,並且將會繼續該活動。
近年來,美軍打著「自由航行」的幌子,經常來南海找茬。長安街知事APP發現,自特朗普上台後,這已是美軍第四次進入我國南海海域。
8月10日,「麥凱恩」號距離美濟礁僅不到6海里,中國海軍「淮北」號飛彈護衛艦、「撫順」號飛彈護衛艦當即行動,對美艦進行識別查證,並予以警告驅離。
據法新社報道,美國一位官員透露,中國軍艦曾通過無線電對「麥凱恩」號發出至少10次警告,說「請調頭,你們已進入我國海域。「美方的回應是「我們是美國軍艦,在國際海域進行例行行動。」
美艦這次行動由開始到結束共約6小時,當時,美軍一架P-3偵察機也飛越上空,但未發生任何事故,這位官員說,雙方的互動都「安全而專業」。
5月25日,美軍「杜威」號同樣進入美濟礁6海里以內,曾經停留數小時開展「落水人員搜救」演習,後者則隨行了一架P3巡邏機。該巡邏機雖然沒有進入美濟礁近空,但也是美方前所未有的挑釁行為。
7月6日,1架美軍B-1B型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在東海執行完演習後,順道南下進行了「自由飛行」行動。
值得注意的是,在歐巴馬的整個任期內,也僅批准了四次自由航行。但接下來,這樣的挑釁不僅不會減少,還將變本加厲。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9月1日,美國官員證實,美軍首次制定了關於在南海「航行自由」行動的計劃表。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每月將執行大約兩到三次「航行自由」行動。
報道稱,除了在中國主張擁有主權的島嶼周圍增加美艦艇派遣頻率外,還將增加軍用飛機在周邊空域的飛行以強化該行動。
中國國防部此前指出,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美國軍艦到南海來意欲何為,早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對於美方這種炫耀武力,推動地區軍事化,且極易引發海空意外事件的行徑,中國軍隊表示堅決反對。
其中提到的「極易引發海空事件」,可不是說說而已,今年美國海軍已發生4起軍艦撞船事故,造成17名海軍士兵死亡。可以肯定的是,美國自由航行之舉,對自己的軍事人員也構成了威脅。
此前曾進入我國海域的「麥凱恩」號,8月21日在新加坡海岸外與一艘油輪相撞,導致10名美國水兵喪生,5人受傷。而在今年6月,美國驅逐艦菲茨傑拉德號在日本海岸外和一艘貨櫃貨輪相撞,導致7名海軍士兵喪生。
在接連發生致命撞船事故之後,美國海軍分析認為,出事的原因是海軍高強度的行動、不確定的預算以及海軍將領把任務置於安全之上。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在麥凱恩號驅逐艦的訓練計劃中,艦長展現出了糟糕的判斷力,副艦長則是領導能力差。這兩人將會被重新分配,在日本執行其他任務。對其進行解職是因為對兩人的能力「喪失了信心」,並且很明顯,此次的相撞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美國政府問責局的一位國防備戰專家對議員們表示,海軍必須減少緊張的部署時間表和對海軍的其它要求,否則他懷疑美國海軍能否提高應對能力。
艦隊領導被相繼解職,美國海軍的能力到底有多差?
近日,美國研究機構發布了2018年美國軍力指數報告,對美國海軍、陸軍、空軍、海軍陸戰隊,以及核武器裝備進行了細緻的評估。
報告中,評價分為「非常強」、「強」、「及格」、「弱」、「非常弱」五個等級,而美國海軍的戰鬥力被評級為「弱」,規模、戰備能力和總體評級為「及格」。目前美國海軍擁有276艘軍艦,雖然數量比2016年增加了2艘,但這個規模已不足以維持美軍在全球的影響力。此外,由於人員訓練等原因,戰鬥力也受到訓練不足的影響,專家指出,美軍的軍事預算中備戰的部分太低,凸顯海軍缺乏掌控艦艇能力的訓練。海軍的戰鬥力應該從「弱」進一步被降評為「非常弱」。
美國媒體《每日信號》更是以《美軍比你想像的更糟》為題發表評論稱,在過去15年,美軍沒有做好與俄羅斯等國發生衝突的準備,美軍現在弱得危險,沒有戰爭準備,而且越來越差。《觀察家報》更是以「瘋狂削減軍費致使美國脆弱」為題,稱美國軍費削減後果令人震驚,軍隊無法維持運轉,武器老舊,甚至老兵的福利都無法保證。
如此損人不利己的行為,美國為何還義無反顧?
知事此前也介紹過,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上台後調整了南海和外交政策,開始加強與中國、俄羅斯的雙邊關係,淡化與美國的同盟關係。美國失去了在南海的代理人。而在8月6日舉行的東協——中國外長會議上,「南海行為準則」框架獲得確認,標誌著在構建地區和平及維護地區穩定方面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這正是美國最不希望看到的。
如今,南海地區進入來之不易的穩定期,東南亞國家也更聚焦於實現自身的發展和強大,美國如果持續耀武揚威,破壞穩定,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逐漸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