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不分寒和熱?當心疾病找上你!

@ 2017-10-1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提到「用食療代替藥物」的觀點。

食療,其實就是用食材的性與味,來調整人體的氣血陰陽。

早在《神農本草經》里就有記載:「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食物分寒、涼、溫、熱四個屬性,而介於「寒涼」與「溫熱」之間的食物則稱之為「平性」。

食物宜忌

1溫熱屬性的食物

具有溫里散寒、助陽益火、活血通絡等功效,適合用來給虛寒體質的主子滋補身體。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經常有咽喉腫痛、牙齦腫痛、便秘之類的症狀,則要少吃溫補類的食物。

2寒涼屬性的食物

具有清熱瀉火、疏散風熱、涼血解毒、平肝潛陽等功效。

實熱體質的主子可以適當的多吃一些,而本身就有體質虛寒、畏寒怕冷等症狀的主子就不宜多吃了。

3平性的食物

介於溫熱與寒涼之間,具有健脾、補益等功效,適用於所有體質。

不同性質的食物,竟有如此不一樣的功效!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去分辨食物的性質呢?

肉類

《黃帝內經》中,有提到過「陰靜陽燥」的概念。也就是說,性屬溫熱的動物,一般是比較愛動、活動量較大的。相反,那些喜歡趴著不動的動物,肉質基本就屬於偏涼、偏中性的。

1陸生動物

運動量一般較大,因此它們基本都是溫熱屬性的,比如牛肉、羊肉、狗肉、兔肉、鹿肉等。而豬比較懶,不愛動,因此它的肉是性平的。

2飛禽

在天空中翱翔的鳥類基本上也都是溫熱性質的,因為它們一直在飛行當中,運動量比陸生動物還要大。

至於我們常見的家禽,雞生活在陸地上,屬中性;鴨生活在水裡,偏寒涼。

3水生動物

需要不停遊動的水生動物,比如魚、蝦等都是熱性的。而那些硬殼類、不愛動的海洋動物,比如蛤蜊、螃蟹、龜、鱉、海參等,基本上都是涼性的,需要佐以姜、黃酒一同食用。

蔬果類

1生長環境

水生植物偏寒,如藕、海帶、紫菜等。

而長在土地中的食物,比如花生、土豆、山藥、姜等,都是偏熱性的。

生長在陰面的食材大多性偏寒,比如蘑菇、木耳等。

而生長在空中,或是有向陽性的食材大多性溫或性熱,比如向日葵、栗子等。

2看顏色

紅色的蔬果一般都是溫熱性質,比如如辣椒、紅棗、石榴等。

而綠色植物,比如綠豆、綠葉蔬菜等,一般都偏寒。

3嘗味道

一般來說,味甜、味辛的食材,比如大蒜、柿子、石榴等,都是偏溫熱的。

而大部分味苦、味酸的食品,比如苦瓜、苦菜、芋頭、梅子、木瓜等,都是偏寒涼的。

有了這些辨別食物性質的方法,主子們就再也不用擔心會吃錯食物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