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人民幣是怎樣一個製造流程嗎?

@ 2017-10-08

你知道人民幣是怎樣一個製造流程嗎?

人民幣是指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後於1948年12月1日首次發行的貨幣,建國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至1999年10月1日啟用新版為止共發行五套。

第一套人民幣1948年12月1日--1953年12月陸續發行。

第二套人民幣1955年3月1日--1962年4月20日陸續發行。

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1974年1月5日陸續發行。

第四套人民幣1987年4月27日--1998年9月22日陸續發行。

第五套人民幣1999年9月28日以後發行。

對於印鈔廠來說,生產出來的「錢」不是真正的貨幣,而是一種產品,就如同食品廠生產的辣條、化工廠生產的肥料。不過不同於普通的印刷製品,由於鈔票的特殊性,其印製過程也要明顯複雜,一張人民幣從手工雕刻模板到印刷出廠,至少要經過十多道工序。

第一大工序、首要工序選紙:棉、麻等植物作紙漿

拋開漫長的工藝性設計環節不談,人民幣生產的第一個環節就是選紙。通常,大多數的鈔票均為紙質,人民幣也不例外。鈔紙的製作原料大多採用纖維較長的棉、麻等植物作紙漿,這樣造出來的紙張光潔堅韌、挺度好、耐磨力強,經久流通纖維也不易鬆散、發毛、斷裂。

另外,在製作過程中還會採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以保證其具有耐磨、耐折、耐酸、耐鹼等特點。

同時鈔紙上還會布滿用於防偽的水印,選紙工作必須考慮到水印具有方向性的問題防止水印倒置鈔票的產生。

第二大工序、印製:決不能用印鈔紙做試驗

鈔紙選好後送到印刷車間,經過數台凹印機的流水線印製,白紙就可以變成人民幣。和普通的印刷機一樣,印製人民幣的時候,開始一段時間需要進行試印以調整印刷設備至最佳狀態。但在印製人民幣時,不允許在鈔票紙上作試驗,一般用的都是普通紙張。因為印鈔紙都是有嚴格數量管理的,一張也不能少。在印製過程中如出現廢品,即使揉成團的廢紙也要進行登記審查,手續十分嚴格。

第三大工序、裁切:報紙大小的人民幣切成10張

印製完的鈔票還要經過裁切工序,新鮮出爐的人民幣足有報紙一般大小,上面有著幾十張人民幣,這道工序就是將其裁切開來。

第四大工序、質檢:廢票要不得

最後還需進行質檢,質檢員在高亮燈光下那個整沓的人民幣,逐張檢查人民幣的質量,如是否有號碼、文字印錯、顏色是否均勻、水印是否倒置等,如有則剔除廢票。

人民幣的發行機構,中國人民銀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成部門之一。中國人民銀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規定,在國務院的領導下依法獨立執行貨幣政策,履行職責,開展業務,不受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