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初生的新中國是如此的貧弱不堪!只是因為一句祖國需要我,於是那一年,無論美國如何阻攔,多少遊子毅然決然踏上了歸國的征程!他們拋棄了別墅、他們拋棄了豪車、他們拋棄了名留世界名人史的機會、他們拋棄了一切已經既定的「光明前途」......他們,懷揣著一顆「中國心」,毅然決然的投入了祖國的懷抱!
錢學森、郭永懷、黃旭華等科學家,不為名、不為利,為中國的軍備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包括原子彈、氫彈、高超音速武器、航空航天等國之重器,取得了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成就。
他們,就這新中國科技建設的靈魂!他們,實現了一個偉大國度的崛起!
今天,這一幕依舊在上演,即便是在經歷最大「海歸潮」的當下中國,這也是一個罕見的歸國故事。
近日,伴隨著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等中央主要媒體的集中報道,一則「八劍(王俊峰、劉青松、劉靜、王文超、張欣、張鈉、林文楚、任濤)下哈佛,共聚科學島」的故事廣為流傳,引發熱議。
他們曾在美國打拚十幾年,並且在哈佛大學「同一個樓道」里共事,雖然在科學界稱不上「鼎鼎大名」,但在講究團隊合作的大科學時代背景下,這種「集體式的回歸」顯得彌足可貴,對此,西方媒體稱他們為: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
8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遇見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匡光力院士,在介紹了強磁場科學中心的規劃後,匡光力向他們拋出了橄欖枝。那時強磁場中心剛起步,相當於一張白紙,強磁場與極低溫、超高壓一樣,可為科學研究提供極端實驗環境,是科學探索的「國之重器」。
終於,8位哈佛博士後悉數回來,一條依託強磁場大科學裝置與技術,開展以重大疾病為導向的多學科交叉研究網絡的「學術鏈」完成組合——王俊峰、張鈉研究結構生物學;張欣研究磁生物效應;林文楚研究動物模型;劉青松、劉靜、王文超、任濤則研究腫瘤藥物。
正如其中一位女科學家張欣所說,他們只是普通的8個歸國留學人員,如果說有什麼特點的話,那就是「決定集體回國,相約到一處為了心中的夢而打拚」。「認真踏實做好科研,為了祖國奮鬥五十年」,是他們的目標。美國即使給他們再豐厚的待遇也遠遠抵不上那一顆顆熾熱的愛國心!
他們,才是中國真正的「明星」,而不是靠一些無病呻吟蹭熱度的戲子!不為名,不為利,只為祖國發展,只為人民生活,他們,就是中國的脊樑、民族的英雄,是他們用平凡的人生做出不平凡的事!
本文結束,二師兄謝謝大家之前的指教!歡迎更多建設性互動討論,您關心的也是我們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