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欠周抓不住中國財神
2017年10月2日
(吉隆坡、怡保、新山、檳城1日綜合訊)大馬境內旅遊今年3月起出現中國旅客爆滿榮景,讓我國也對中國「十一黃金周」充滿期待,然而,旅遊業者透露,這次來馬的中國遊客不如預期,業者仍需加大對「中國財神」招手的力度!
中國十一國慶加上10月4日的中秋節,讓從10月1日起至8日的中國「十一黃金周」含金量比往年更強,料有600萬名中國人出境旅遊,目前多個地區和國家都出現中國旅遊團「多到爆」的情況,包括泰國和香港。
沙巴酒店不夠
據悉在這黃金周期間,本地旅遊業雖有增加趨勢,業績卻未如今年初般瘋狂,然而一些州屬如沙巴,則持續獲得中國遊客青睞,甚至讓當地官員和業者感嘆酒店不夠,讓「財神」擦身而過。
柔佛方面,若與去年相比,業者指由大馬南方門戶新山入境我國的中國遊客人數平均增加了兩成。
儘管東南亞還是中國旅客出遊的熱點目的地,但部分業者接受《南洋商報》訪問有關對於十一黃金周的準備時,部分人的反饋是這期間的情況「並沒有比去年好」或「就和去年差不多」。
「買房團」減少
有業者透露,今年3月起出現旅客爆滿長達3個月,當時是受到「獎勵團」和「買房團」推動;十一黃金周期間則沒出現類似情況,尤其在中國更嚴謹看待中國人境外投資之際,買房團更已少見,過去幾個月的「買房團」也變少。
他國也「搶」客
馬來西亞入境旅遊協會(MITA)署理總會長歐陽羱瑱說,儘管東南亞仍是中國旅客出遊的熱點,不少人預計會有很多中國遊客在十一黃金周前來,惟前線工作人員認為這次來馬的中國遊客不比去年多。
他說,來馬的中國旅客人數在今年3月起已爆滿,此情況延伸到7月左右,惟十一黃金周的中國團數量沒大幅增加。
須開拓新路線
他分析,這是因為其他國家也在爭取中國旅客,推出各種不同價格、包機、組團等配套,而當地旅行社也會主推本身包機的旅行團,西馬方面並沒有包機情況。
「9月期間的(旅遊)生意其實不太好,所以當時中國方面是以低價出售來馬的旅行團,而邁入十一黃金周時段的旅行團價格會有所調高,所以客人可能覺得有些貴而選擇其他配套。」
詢及如何強化大馬對中國旅客的吸引力,歐陽羱瑱指首先政府應在推廣方面加大力度,包括增加投入的金額,其二則是我國需要開發新路線和產品。
他認為,我國旅遊業者和其他國家的旅遊配套競爭,不能一直想要在價錢上取勝:「想要便宜出遊的旅客大概占八成,但已屬於紅海,所以必須要有新產品、新路線才能在這個方面有所突破,搶占更大份額。」
二三線城市直飛今年黃金周預計更旺
馬來西亞華人旅遊業公會總會長拿督陳三順則樂觀看待中國遊客團,認為今年該黃金周的情況可能更好,主要受益於馬中直飛的航線和航班有所增加,許多二三線城市都有直飛。
他說,今年7至8月中國暑假期間,來馬的中國旅客很多,相信十一黃金周人數也會增加,因為大馬是中國旅客喜愛的熱點。
「近幾年來自中國的旅行社包機有所提升,一些二三線城市甚至可能每天都有包機,或是一周內有兩三趟,加上前往大馬一線城市的平常班機就多,所以旅客量也會有所增加。」
陳三順說,他拜訪沙巴時獲當地業者和州政府告知,沙巴因旅遊旺盛而出現旅店房間不足的問題。
「所以當地政府一直鼓勵當地人和其他州的大馬人到沙巴投資興建酒店。」
他提到,沙巴旅遊、文化及環境部副部長拿督彭育明曾預計,今年約有3萬8000名中國旅客到訪沙巴,他們希望明年有關旅客人數提升到100萬人次。
黃金周雖未見增長 商務旅遊全年人數增
馬中總商會第一副總會長兼珍珠假期旅行社董事經理盧國祥說,大馬商務旅遊方面的人數在十一黃金周期間未見有增長趨勢,然而全年的人數則在增加。
「今年旅遊業比去年好,但不屬於暴漲的情況。」
他認為,其他方面的旅遊如深度旅遊、一般旅遊方面都有所增長,主要受益於直飛航班的增加。
他提出,我國可能需要關注的是關卡處理國外旅客入境的時間,如改善從新加坡入境新山可能需要旅客等待數個小時的問題。
怡保沒隆甲吃香 中國團僅微增
馬來西亞華人旅遊業公會霹靂州分會名譽會長吳錦文說,霹靂不是中國人旅遊的首選州屬,前來霹州旅遊的中國團雖稍有增加,但不明顯。
他指出,多數的中國團都已被吉隆坡壟斷,怡保在各方面比其他主要旅遊城市及州屬略遜一籌,因此,在十一黃金周前往霹州旅遊的遊客沒太大增長。
他舉例,怡保購物中心不比吉隆坡多及大型,也沒有海灘;名勝古蹟方面,馬六甲則占更大優勢。
多訪中南馬從新山入境者增
馬來西亞華人旅遊業公會(MCTA)柔佛分會會長洪桂禮說,據同業提供的資訊,選擇從新山入境大馬的中國遊客數量有上升,接待這些中國遊客的旅遊同業來自新山與吉隆坡。
他指出,同業之間各推出不同的旅遊配套,中國遊客走訪的地區涵蓋新山、馬六甲及吉隆坡。
他相信,本地同業有足夠人力應付及接待這批中國遊客,目前未聽聞有出現任何狀況。
多屬散客經濟效益不大
「十一黃金周」真能讓大馬接到中國財神?業者認為「不一定」!
從事導遊約10年的林華基說,以現有生意訂單來看,10月的中國旅遊團不見得有顯著增加的趨勢,據了解由於越南已開放市場,加上匯率較馬幣「更友善」,讓更多中國團在這月份轉移到越南。
「我們以前的團應接不暇,如今則跌入谷底,就算10月有增加也屬於一般走勢,而且都是散客,不一定是大團。」
他說,以往我國在景點和服務上較泰國遜色,如今隨著落實消費稅和酒店稅等,我國旅遊競爭力更無法與越南相比。
林華基認為,一些旅業代表被詢及「長假旅遊」的商機時自然會說生意多好,其實不見得如此。
土產手信失吸引力
他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國不少土產及特色手信都可以在中國各地買到,因此來我國旅遊的「中國財神」不一定就會來「派財」。
「他們或許覺得沒有特色了,也可能因為品嘗過了,不買也不覺得怎樣。」
另一名自雇導遊透露,政府若真要吸引遊客,應該在「十一黃金周」擬定系列方案,並在這之前宣傳才會達到效果,過於倉促不僅無效,反而浪費精力、時間與資源。
林華基說,目前獎掖團、常規團和金錢遊戲帶來的中國豪華團,其實更具經濟效益。
他指這是因為這些團的人數、團次、規模及消費能力均相當驚人,無疑比一般市場上的團更能帶來經濟效益。
「現在旅行社靠的不是假期,而是這些團。但是現在比較多的是自助行或地陪。」
新聞來源:南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