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 小編在網上看到不少介紹風華絕代的蕭皇后如何迷倒六位君王, 而且年近半百還迷倒李世民的文章。 文章寫得相當的生動傳神, 以至於我幾乎都信以為真了。
但其實, 只要我們翻查史書一看, 就會發現這些內容假得離譜!當然, 蕭皇后年輕時的確是美豔動人, 完全有迷倒君王的資本。 但是世上本來就沒有永遠不老的女神, 尤其是在那個沒有整容技術的年代。 所以, 說蕭皇后迷倒六位君王,
而且連李世民也愛慕她的風韻, 這些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
事實上, 蕭皇后生於西元567年, 比她夫君隋煬帝楊廣還大上兩年。 西元582年, 兩人成婚時, 蕭皇后時年15歲;而到隋煬帝即位時, 其實她已年近四十了;再到煬帝遇刺, 隋朝滅亡時, 她就已年過半百了。 要注意, 古人的壽命並不長, 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 七十歲就算是相當高夀了。 而年過五十的蕭皇后, 顯然已是個老婦人了。
此後,
蕭皇后先後流落到宇文化及、竇建德、啟明可汗和頡利可汗父子的手上。 這幾位都是那些文章中所說的, 對蕭皇后的不老容貌產生傾慕之意, 納她為妃的君王。
然而, 事實也並非如此!首先, 蕭皇后在煬帝死後, 變成了宇文化及的偏房是不假。 但這並不代表宇文化及就是因為傾慕蕭皇后的容貌而為之。 因為, 人家當時不過是作為奪位的勝利者, 照單全收了煬帝在江都的所有妃嬪而已。
至於竇建德捕獲蕭皇后之後, 當即被蕭皇后的美豔所迷, 納為寵妾;以及後來啟明可汗和頡利可汗父子相繼納其為妃, 這些就更加不可能了。
在《北史·卷一十四》中, 有這麼一段記載:「及宇文化及之亂, 隨軍至聊城。 化及敗, 沒於竇建德。 建德妻曹氏妒悍, 煬帝妃嬪美人並使出家, 並後置於武強縣。 是時突厥處羅可汗方盛, 其可賀敦即隋義城公主也, 遣使迎後。 建德不敢留, 遂攜其孫正道及諸女入於虜庭。 」根據這段記載我們可以得知, 竇建德是相當懼怕他的夫人曹氏的。 因此, 竇建德根本沒把煬帝留下的妃嬪留在身邊, 而是「並使出家, 並後置於武強縣」。
至於啟明可汗, 其實純粹是因為義城公主希望迎接蕭皇后到突厥而已, 老可汗壓根就沒對蕭皇后動過什麼歪主意, 更別說納她為妃了。 既然老可汗沒有納, 那也就不存在頡利可汗繼承父親妃妾, 收納蕭皇后的事了。
最後, 就要說說唐太宗李世民了。 他是真夠冤的, 被網路文章說成, 對一個和自己老媽竇皇后同齡的老女人一見鍾情!其實到西元630年, 唐太宗從突厥迎回蕭皇后時, 她已經是63歲了。 即便是放到今天, 也絕對是奶奶級的了。 而唐太宗當時才33歲而已,
兩人整整差了30年。 就算唐太宗再怎麼重口味, 坐擁天下的他也不至於對蕭皇后動心。
事實上, 唐太宗對蕭皇后是相當尊敬的, 也十分同情她的遭遇。 因此在迎她歸國後, 唐太宗對她是以禮相待, 讓她得以安享晚年。 而且在蕭皇后逝世後, 唐太宗還以皇后禮將蕭皇后葬於煬帝之陵, 上諡湣皇后。 這些完全是出於對蕭皇后的尊敬, 跟愛慕迷亂扯不上半點關係。
不過, 與其讚美蕭皇后的美豔, 我倒不如讚美她的堅韌。 出生皇族, 嫁給亡國之君, 輾轉於多個君王之手, 還流落塞外多年。 但儘管飽經滄桑, 卻她還是頑強的活下來, 而且還是超長待機, 享年81歲。 她的人生從南北朝末期一直到唐朝貞觀末年。 她見證了中國從分裂到統一, 再從統一到亂世, 最後到盛世的跌宕歷程。